促进越南工业区可持续发展 越加两国在各领域已深化发展 外国投资资金达逾 61 亿美元 出口澳洲市场农产品激增 阮富仲总书记与俄总统普京电谈 第十一届市委第28次会议开幕 基于尊重国际法准则捍卫国家海洋海岛主权 降低短期美元汇率投机压力 国会主席接见芬兰议会议长 3个月出口果蔬创汇逾10亿美元 越南坚决驳回所有东海违法要求 陈留光副总理出席德农省规划投资会议 具体化越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係 为越中两国日益紧密商贸往来贡献力量 无现金支付促进数字消费发展 本市与中国陕西省推动商贸等领域合作 向高新技术农业提供逾1万7000亿元优惠贷款 疏导国内外投资基金

出現這5種情況,扁桃體還是別留了

慢性扁桃體炎是一種常見疾病,相信很多人都在經歷。據調查,人群中存在慢性扁桃體炎的患者約為22%,兒童中發病率更高。一想到扁桃體有幫助身體對抗感染的作用,有些人即使長期遭受慢性炎症困擾,也不願切除扁桃體,這樣真的好嗎?醫生建議,出現5種情況,可以考慮把扁桃體切除。
(示意圖源:互聯網)
(示意圖源:互聯網)
扁桃體炎可累及全身
扁桃體,又稱扁桃腺,因為外形像扁桃一樣而得名。一般所說的扁桃腺是指肉眼可見的顎扁桃體。其位於咽峽的側壁,舌齶弓和咽齶弓之間,呈扁卵圓形,表面蓋著黏膜上皮,底面包著纖維被膜,與咽壁的肌層聯繫很鬆,容易分離;另外還有咽扁桃體和舌扁桃體。

與其他的腺體組織一樣,扁桃腺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是咽淋巴組織中體積最大者,屬於咽部淋巴內環中的一分子。在兒童6至7歲時淋巴組織增生,扁桃體可能會變得肥大,這屬於生理性肥大,到中年以後會逐漸萎縮變小。上述這些腺體的主要作用是幫助身體對抗感染。

當發生扁桃體炎時,就是扁桃體受到了感染。一般都由於咽喉及上呼吸道受到細菌感染而失守。除此之外,慢性扁桃體炎在機體內外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容易形成病灶,發生變態反應,產生各種併發症,如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熱、心臟病、腎炎等全身性疾病。
急性、慢性扁桃體炎的區別
扁桃體炎分為急性扁桃體炎和慢性扁桃體炎,下面我們來具體介紹一下:

急性扁桃體炎,急性非特異性炎症,常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種很常見的咽部疾病。好發於兒童及青年,季節更替,氣溫變化時容易發病。

主要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但非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或腺病毒、鼻病毒、單純性皰疹病毒等也可引起本病。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也不少見。上述病原體存在於正常的口腔及扁桃體內而不會致病,當某些因素導致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時,病原體侵入人體內,或原有大量細菌繁殖而致病。受涼,潮濕,疲勞過度,煙酒過度,有害氣體等均可為誘因。急性扁桃體炎的病原體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而傳染。

症狀表現:全身症狀起病急,頭痛,畏寒,高熱可達39℃至40℃,尤其是幼兒可因高熱而抽搐、嘔吐等。局部症狀咽痛明顯,疼痛劇烈時可引起吞咽困難,也可放射至耳部,出現耳鳴、耳悶聽力下降等,兒童若因扁桃體肥大影響呼吸時,可妨礙其睡眠,夜間常驚醒。

慢性扁桃體炎,多是由於急性扁桃體炎反覆發作或因齶扁桃體引流不暢,窩內細菌病毒感染而演變成慢性炎症。也可繼發於猩紅熱、白喉、流感、麻疹、鼻腔及鼻竇感染。

主要致病菌:鏈球菌和葡萄球菌。

症狀表現:反覆急性扁桃體炎發作,並有咽部不適及堵塞感。也有部分患者無明顯急性發作史,表現為經常咽部不適,異物感,發乾,發癢,刺激性咳嗽,口臭等。扁桃體過度肥大可引起吞咽困難,說話含糊不清,呼吸不暢或睡眠時打鼾。膿栓常隨吞咽進入消化道,部分患者可出現消化不良、頭痛、四肢乏力、容易疲勞或低熱等表現。
5種情況 考慮切除扁桃體
扁桃體到底應該切除還是保留呢?很多人只看到了扁桃體的免疫作用,寧願遭受扁桃體炎的反覆折騰,也不願做扁桃體切除手術。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當扁桃體反覆炎性發作,且嚴重影響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時,是可以考慮手術治療的。出現以下情況時,可以考慮切除扁桃體:

1.反覆出現急性扁桃體炎發作,每次感染都會出現發燒、咽痛、咽喉黏膜充血現象,同時可出現化膿性扁桃體炎,表現為扁桃體表面出現膿點,每年發作4至5次以上,連續發作2年。

2.扁桃體過度肥大,妨礙吞咽、呼吸、發聲功能,睡覺打呼嚕。

3.扁桃體反覆感染導致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關節炎、腎小球腎炎及皮膚病等,應考慮切除扁桃體。

4.白喉帶菌者,保守治療無效時。

5.各種扁桃體良性腫瘤,可連同扁桃體一併切除。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病情發展及自身身體情況都是不同的,需不需要手術,還是要去正規醫院,經由專業醫生診斷指導,再確定是否進行手術治療。

如何預防慢性扁桃體炎反覆發作呢?預防永遠是最好的治療。為了保護扁桃體,大家可以試試這樣做:

‧多運動,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及抗病能力。

‧多休息,不要讓機體過度勞累。

‧避免著涼,預防感冒。

‧多喝水,保持咽喉部的濕潤狀態。

‧認真刷牙漱口,給扁桃體營造良好的口腔環境。

‧少吃辛辣食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