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加两国在各领域已深化发展 外国投资资金达逾 61 亿美元 出口澳洲市场农产品激增 阮富仲总书记与俄总统普京电谈 第十一届市委第28次会议开幕 基于尊重国际法准则捍卫国家海洋海岛主权 降低短期美元汇率投机压力 国会主席接见芬兰议会议长 3个月出口果蔬创汇逾10亿美元 越南坚决驳回所有东海违法要求 陈留光副总理出席德农省规划投资会议 具体化越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係 为越中两国日益紧密商贸往来贡献力量 无现金支付促进数字消费发展 本市与中国陕西省推动商贸等领域合作 向高新技术农业提供逾1万7000亿元优惠贷款 疏导国内外投资基金

智能分類破解垃圾圍城困局

垃圾來自哪一戶居民?分類是否準確?垃圾巡檢員只要輕輕掃一掃垃圾袋上的二維碼,就一目了然。不僅如此,巡檢後的數據還會第一時間回傳到數據平台上,短信告知居民。
一個可回收垃圾智能回收平台。(圖片來源:互聯網)
一個可回收垃圾智能回收平台。(圖片來源:互聯網)
破解垃圾困局,中國杭州越來越多的社區如今已經開始了“智能分類”。
杭州是中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之一。近年來,在垃圾分類實名制、實戶制、垃圾不落地等創新舉措的基礎上,杭州率先推進垃圾“智能分類”、深化“定時定點”等做法,通過“效率+服務”模式切實破解“垃圾圍城”困局。
智能分類破解垃圾圍城困局 ảnh 1 杭州現智能垃圾分類房 掃對二維碼方能投垃圾。
據瞭解,杭州市推行“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沿途不滲漏”的清潔直運模式始於2009年。8年來,垃圾清潔直運已覆蓋杭州市主城區並延伸至余杭區、蕭山區。截至2016年底,杭州共開通垃圾清潔直運線路416條,設置桶車直運點9308個,日服務市民超700萬人次,主城區生活垃圾桶車直運比例從最初的不足5%上升至80%。 從2010年起,杭州正式開展新一輪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智能分類”,在127個社區開展運用二維碼、物聯網等科技手段的“智能垃圾分類”試點,實現垃圾投放有源可溯;深化“定時定點”,在218個分類社區開展試點,強化分類投放環節的監督管理;試點“互聯網+清運作業網”的“兩網融合”上門回收,余杭區、江幹區部分社區引入第3方服務企業,運用互聯網手段上門回收低價值物品,在便民利民的同時促進源頭分類減量。 “每戶人家都有一張垃圾分類智能卡。掃過二維碼後,後台就有記錄,能知道是哪戶家庭在進行使用。同時,後台會統計積分,積分到一定程度可以換取服務。”上城區水澄橋社區副主任胡燕燕介紹,通過掃二維碼,每戶人家每個月可以領到一綠一黃2卷垃圾袋,居民拿著垃圾袋上的二維碼到分類箱上的掃描區域掃一下,對應的垃圾箱就會開啟。 要創新,更要落實。運用市場化機制,杭州積極引導全民參與垃圾分類。下城區和樂苑社區自2011年實行“定時定點”收集垃圾制度以來,垃圾分類專管員和“武林大媽”同時上陣,社區垃圾不落地的分類投放準確率達到95%以上,成為杭州首批垃圾分類示範社區。西湖區綠洲灣社區共有7名志願者,每週輪班、每天上下午巡查、統計每家每戶的垃圾分類情況是他們的日常工作。在他們的帶動下,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逐年提高,從受約束逐漸變成習慣。 據統計,2016年,杭州市累計開展垃圾分類的社區有1927個,參與的家庭有115.77萬戶,生活垃圾產生量比上年同期增長不到2%。最近,杭州還公佈了社區垃圾分類“紅黑榜”,對垃圾分類落實得好的示範社區和推進困難的社區進行了公示。 前期分類到位了,如何提升後續處置,避免“中期運輸不分類,後期處理‘一鍋燴’”現象? 去年下半年,杭州市在原有清潔直運模式的基礎上,實施以“綠桶綠車、黃桶黃車”為基本標誌的標準化分類清運系統,破解分類垃圾“一鍋運”難題。同時,全面推進垃圾清運市場化,加強分類清運的日常監管力度,提升清運服務品質。在垃圾清運集置點,公示收運時間、收運頻次、收運車輛、責任人、投訴電話等資訊,接受市民監督。 杭州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杭州將建立責任傳遞機制,力爭實現2017年全市人均日常生活垃圾產生量零增長。比如,落實社區垃圾分類責任人、垃圾分類專管員和片區執法隊員,充分發揮樓道長和志願者的作用,強化現場監管、指導,實行垃圾分類社區達標考核和示範社區摘牌機制;引入資源回收規範收運資源化處置,深化農貿市場生鮮垃圾就地(就近)處置,推進農村垃圾分類後的廚餘垃圾不出村(鎮),就地資源化處理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