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加两国在各领域已深化发展 外国投资资金达逾 61 亿美元 出口澳洲市场农产品激增 阮富仲总书记与俄总统普京电谈 第十一届市委第28次会议开幕 基于尊重国际法准则捍卫国家海洋海岛主权 降低短期美元汇率投机压力 国会主席接见芬兰议会议长 3个月出口果蔬创汇逾10亿美元 越南坚决驳回所有东海违法要求 陈留光副总理出席德农省规划投资会议 具体化越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係 为越中两国日益紧密商贸往来贡献力量 无现金支付促进数字消费发展 本市与中国陕西省推动商贸等领域合作 向高新技术农业提供逾1万7000亿元优惠贷款 疏导国内外投资基金

雲山屯古建築群 —— 明代軍事屯堡建築的典型代表

“雲山屯”始建於明代初年,位於中國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屯”是駐兵的地方。雲山屯古建築群是一處保存較完整的古代軍屯村寨,也是“雲峰八寨”中最璀璨的一顆明珠,包括雲山屯和本寨,集防禦與生活於一體,是明代軍事屯堡建築的典型代表。2001年,雲山屯古建築群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貴州雲山屯
中國貴州雲山屯
明王朝為了制止內患,鞏固邊陲和減輕駐防軍隊的糧餉負擔,實施屯田制。洪武四年(1371年),在黔將貴陽設貴陽衛,屯堡衛所因此不斷出現,官兵民眾,跑馬圈地,聚伍為營,聚族而居,立柵建寨,並根據功能需要形成軍屯、民屯和商屯等類型。

清王朝建立後,繼續在川貴地區施行屯田制度,明代屯軍的後裔仍然住在屯堡之內,其建築風格、語言、服飾、婚喪、節慶等習俗並未因改朝換代而受到衝擊、改變,屯堡文化得以延續。十萬人的軍屯軍堡、民屯民堡、商屯商堡相繼聚落而成了今天的屯堡建築群體。
雲山屯古建築群 —— 明代軍事屯堡建築的典型代表 ảnh 1 當地特色建築。
據《安順府誌》載,安順一帶“有八十二屯、一百七十四堡”,還有眾多的哨、所,可見當年屯軍規模之宏大。600年來,這些屯軍及其後裔在黔中大地上繁衍生息,固守著祖先遺留下來的江淮漢族傳統文化,形成了貴州獨特而罕見的“屯堡文化”。

屯堡建築的選地講究風水堪輿,靠山不近山,臨水不傍水,地勢乾燥,視野開闊,水源方便。坐向以南北為宜,符合“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山關人丁水管財”的五行學說。對屯堡人來說,傳統的天文地理對人生命運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被視為“萬年龍窩”的居屋,如果不講究風水龍脈,不注重相生相剋,不僅會影響自身的財源命運,還會牽連到全寨的興旺發達。

安順一帶岩石以沉積岩為主,其石材薄厚多樣,硬度適中。屯堡人以石頭寨牆或村民房牆連體,再配上碉樓、碉堡,形成了易守難攻的建築群體。屯堡村寨平面佈局以一條主巷道和多條支巷道,將各家各戶連成片,形成城堡式的結構,各支巷道只有一個口通往主巷道。屯堡人的建築觀念,把防衛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在房屋平面佈局上,屯堡民居強調中軸對稱、主次分明,屋面覆蓋的石板講究美學的幾何結構,體現了儒家思想的平穩和諧、包容寬納的審美觀念。其住房分配既講究實用性又充分體現內外、長幼、主賓的儒家綱常倫理,從而制約和維繫著家庭和社會的人際關係。

民居沿襲了江南三合院、四合院的特點,由正房、廂房、圍牆連成一門一戶的庭院。結合特定環境的需要而加以改進成全封閉式的格局,從燕窩式到城堡式到城堡碉連結體式。在各種式樣的獨立庭院中,天井不僅是家庭活動的場地,更是防止進犯敵人縱火的措施。

屯堡四合院主體建築一般稱正房,是敬神、祭祖、會客、起居的主要場所。居於縱軸線上,砌有一至三尺高的台基,左右兩廂的台基稍降,倒座的台基更降,幾乎與天井石院平齊。分三間、五間、七間不等。其立柱有五柱落腳九個頭和七柱落腳十一個頭等,其頭、腳數均為單數。正房一般面闊三間,明間為堂屋,正壁設香案神龕供奉祖宗天地牌位。建房立屋,是屯堡人心目中一生追求的目標和大事。

堂屋是一家人祭祀、聚餐和議事的重要場所。堂屋的邊房由家中主要成員父母、祖父母居住,左右兩廂則為子女、兒孫輩居住。因為要畜養耕牛,屯堡人往往在左右兩廂與正屋交接的拐角處或朝門兩側闢一暗室作為牛檻。

屯堡民居建築的構架為木結構穿鬥式,懸山頂,內部間壁和前楹的門庭均用木板裝修,後簷牆和山牆則以石塊砌築,屋頂用山間常見的薄石板鋪蓋,就地取材,既省工省錢,又能造成一種既厚重又輕靈的視覺效果,石板呈現菱形鋪蓋,有整齊而生動的韻律感,屋脊用小青瓦裝飾,使白石板材的屋面輪廓清晰,不顯得單調呆板。

雲山屯古建築群從寨牆、街巷佈局到碉樓、寨門,處處展現出戰爭防禦功能的特徵,是《明實錄》中所錄“兵團聚,春耕秋練,家自為塾,戶自為堡,倘賊突犯,各執堅以禦之”的立體風俗畫。屯寨自建成以後,幾經戰亂煙火和自然侵蝕,逐年均有修葺和增建。屯寨內的屯牆、街巷、宅院以及自然生態環境保存完整,猶如一部古代屯田文化的百科全書。

本寨古民居建築靠青山坡北依山而建,前以三岔河為屏、後依青山為障,封閉式自成體系的三合院、四合院相套,整組建築群建有七座粗大料石砌築的高層碉樓,雲山屯古建築群石的屋頂、石的山牆、石的街道,各宅院大門雕鑿精美的垂花門罩和隔扇門窗,佈局嚴謹、主次有序、結構堅固、緊湊舒適。

據《貴州通志》記載,這裏已沉澱了600多年,每一座老式建築,都演繹著一段滄桑而傳奇的歷史,為保存村寨歷史遺跡,村委組織村民們“盟誓”,成立自治組織,制定村規民約,保護村裏的古建築。後來,本寨村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等榮譽。

本寨自建成多次經受戰亂和自然侵蝕破壞,屢有修葺和增改,但是村寨格局和大部分傳統民居保留比較完整,並且與安順地區其他幾座屯堡村落組成“雲峰八寨”,成為目前安順地區現存較為完整的明清村落群,傳承著歷史悠久、內涵獨特的“屯堡文化”,包括宗教信仰、禮俗、語言、戲劇、音樂、衣著服飾和飲食,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雲山屯濃縮了貴州600年的風雲變化,古驛道穿屯而過,鼎盛時住戶逾千。從繁華到衰落,百年不變的雲山屯見證了安順乃至貴州明、清、民國三個朝代社會的歷史變遷。遺存的古民居、街巷、寺廟、戲樓,無不展示著它曾經有過的輝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