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首季度侨汇达逾 28 亿美元 本市2万多份卷宗延缓申签粉红簿手续原因 雄王庙会——充满越南民族文化特色节日 奠边府大捷乃不朽之英雄赞歌 投资20亿美元以确保水源安全 范明政总理接见苹果集团首席执行官 应用特殊机制发展社会住房 如何严惩入侵社交网账户骗钱骇客? 国会常委会对法律法令制定计划提意见 继续概括革新路线理论系统 2024年4月16日 08:13:18 在 Google News 上关注华文西贡解放日报 〔本报消息〕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央组织部长张氏梅昨(15)日上午在党中央办事处,主持了“总结我国过去40年按社会主义发展导向革新事业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指委会会议。 透过公共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越南电影在海外市场大跃进 助民拆危房建新房 本市工业区招商引资增两倍 慎防冒充 ACV 领导签字诈骗手段

一張華僑證 尋獲故鄉情

已經是第四代的土生土長越南華人了,但故鄉的“印象”在他的腦海裡從未褪色,這是曾祖父、祖父母、父親口傳的“印象”,也是好幾代人朝思暮想的故土。然而,他們最終未能如願,“回家看看”成了三代人的遺願。2019年底,鄧越烽憑著曾祖父留下的一張“越南土生華僑呈報表”開始了自己的尋根之旅,實現了四代人的百年夙願。
鄧越烽(左二)在故鄉的鄧公祠前與鄉親合影。
鄧越烽(左二)在故鄉的鄧公祠前與鄉親合影。
現年41歲的華人青年鄧越烽,其曾祖父鄧發池(1895-1978年,來越後改名為鄧鏡波,證件姓名為鄧樴)於1940年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最艱難的時刻而攜妻帶兒離鄉別井來到堤岸,他們一家五口(鄧發池夫婦與長子鄧汝廉夫婦、幼子鄧汝松)在這片人傑地靈的土地上開始新的生活。

鄧發池祖籍廣東花縣東邊村(今為花都),燒臘是家中的傳統生意,後期舉家遷往省城(廣州),並在著名的舊城區一德路開設南益燒臘家。來到堤岸後,他們在平西街市對面的塔梅街40號安居下來。因為擁有一技之長,所以鄧發池很快便在新的環境中重振“南益燒臘家”的招牌。在那個百業待興的年代裡,從事燒臘業者並不多,鄧家靠祖傳的燒臘秘製在短時間內享譽西堤。
據說,南益燒臘家是當時堤岸三大燒臘家之一。按照鄧越烽尚保存其曾祖父留下的一張保險證,東京人壽保險公司為鄧樴承保,保險期為1944年1月29日至1945年1月29日,賠償金額為5000元。據此,鄧樴當時的燒臘生意具有一定的規模,所以才有投保的意識。這張保存了76年的保險證完整無缺,上面除了投保人的信息與賠償金額是法文外,還有投保人的半身照,照片上蓋有保險公司的印章和“西貢大南公司”的字樣,背面還有三行模糊不清的華文字。

據鄧越烽憶述,他的祖母與祖父當年是跟隨曾祖父母一起移居越南的,但祖父鄧汝廉1976年已去世,所以對於家鄉與家族的情況他是靠祖母黃友(1920-1996年)口述得知。其曾祖父開的燒臘店還為許多同鄉提供了學藝和創業機會。老人家當年在堤岸安居樂業後便給老家的親戚和鄉里寫信,告知大家如果有到越南來可以先在他家落腳,也可以在他的燒臘店工作。後期有些鄉里來到堤岸後在他家工作,如果學會燒臘技術後要自立門戶的話,老人家也會予以幫助。鄧公對燒臘業在西堤得以發揚光大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鄧越烽從小便喜歡聽祖母講述家鄉的故事,而祖母也不厭其煩地天天給他講故事。在他祖母的思想裡,“根”是故土,是難以割捨的情懷。無奈因為戰爭,所以她與夫家懷著對未知憧憬的心情經過長途跋涉,離開了充滿鄉音的故土,踏入了風俗迥異的異國。但在老人家內心深處,故鄉的記憶從未淡去。早知道自己在有生之年難以回鄉看看,於是把心願寄託後代,讓子孫多瞭解故鄉的風土人情,也是給他們增添日後回鄉尋根的本錢。

曾祖父、祖父母和父親在異國他鄉抱恨黃泉,“回鄉看看”這一心願就落到了鄧越烽身上。幾經籌備,2019年底,他帶著幾代人的託付開始了自己的尋根之行。當年祖輩乘坐“大中華號”在大海上漂泊了一個星期才到西貢港,如今胡志明市-廣州飛機直航兩個小時十五分便可抵達白雲機場,而當年的花縣亦成為了白雲機場目前的所在地--花都,十分方便。經過短程飛行,鄧越烽抵達了花都,把行李存放到預定好的酒店後,他跟隨事前聯繫好的當地僑辦領導王麗燕小姐往東邊村出發。
從花都市區到東邊村的路程約30公里,但汽車在寬敞的道路上奔馳20分鐘便已到達村委會辦事處。得悉海外的鄉親回來尋根,村長鄧卓和其他幹部也在辦事處等候。見到村中的領導,鄧越烽把帶在身上其曾祖父於1957年獲得簽發的“越南土生華僑呈報表”拿出來,一來是要證實自己的身份,繼而是希望通過證件上的信息能尋找到自己的親人和祖屋。村長與其他幹部把他帶到離村委會辦事處不遠的從德鄧公祠去。鄧越烽在祠堂裡向各位領導與鄉親介紹了自己的祖輩當年飄洋過海到越南的事跡,還有其曾祖父的原配和他的一位患有精神病的姑婆當年尚留在鄉中,沒有一同下南洋。
然而,證件上的“鄧樴”名字卻無法查究,後來村長鎖定了三妻四妾屬大戶人家,有親人旅居越南的這個範圍,但還是徒勞無功。最後村長追問“鄧樴”是否本名?這一問有如驚醒夢中人,鄧越烽如夢初醒說:“對了,我的曾祖父好像還有另一個名字的。”說罷他掏出了電話給母親打過去,通話後母親告訴他其曾祖父在家鄉所用的名字是“鄧發池”。這名字一說出來,大家便知道了,一位村領導說按照記錄,鄧老以前是做燒臘業的,而且賺了錢還回饋家鄉。這樣一切都明瞭了,鄧越烽確實是東邊村鄧家村的後裔,他的堂叔公當時也在場,而且還說及其曾祖父當年在堤岸幫助過很多初來報到的鄉親適應新環境和就業的事。

回到了故鄉,找到了自己的親人,感動的淚水在鄧越烽的雙眼滑下,腦海中湧現了祖母和父親慈祥的臉容。在堂叔公的引導下,他探訪了荒廢多時的祖屋,屋內是一片廢墟,倒塌的磚石堆積如山,他抓起一把沙土,口裡喊著:“祖母,我終於回來了,我們家族80年的夢想今天孫子實現了!”說罷淚水又奪眶而出。離祖屋不到50米是東成里,在這裡還保存一塊立於1935年的重修門樓碑記,上面刻著捐資重修的鄧氏宗親芳名,其中捐款第二多的鄧發池助銀40大元。碑記上的名字映入眼簾,再次觸動了鄧越烽的情緒,他像癡呆的站在石碑前久久說不出話來,內心湧起了陣陣哀傷……也許他是在自責自己在祖母和父親在世時沒有把他們帶回來看看,結果是他們抱憾而終……

憑著一張證件,鄧越烽尋找到自己的根。此次的尋根之路雖順利,卻匆忙,半天時間未能讓鄧越烽認真地去探索故鄉的一景一物。然而,荒廢的祖屋、古老的祠堂、凝聚鄉情的東成里,還有古屋前面的小橋流水以及一群熱心的鄉親將在他腦海中留下烙印。

故鄉從此不再遙遠,孩子今後不再孤獨◆
捐贈華僑證
日前,為支持“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計劃,鄧越烽把其曾祖父留下的“越南土生華僑呈報表”、1944年的人 壽保險證和他3歲時祖母與母親抱著他去給堤岸著名相士何鐵言批的“花根”捐贈出來。這些證件對研究越南華人歷史具有一定的價值,十分珍貴。尤其是他憑著這其中的一張證件找到了自己的根源,加深了該證的意義。如今卻將之捐贈出來確實難能可貴,他的義舉令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感動,也非常感謝。
一張華僑證 尋獲故鄉情 ảnh 1 鄧越烽(右)把祖輩留下的證件捐贈給陳列室。
為豐富陳列室的內容,希望各界華人同胞積極捐贈物品支持“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成立計劃,讓更多的華人懷舊物品得以保留和  傳承。讀者如有相關物品饋贈,請撥電0938638043 張先生代為接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