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定于22日举行黄金拍卖 本市首季度侨汇达逾 28 亿美元 本市2万多份卷宗延缓申签粉红簿手续原因 雄王庙会——充满越南民族文化特色节日 奠边府大捷乃不朽之英雄赞歌 投资20亿美元以确保水源安全 范明政总理接见苹果集团首席执行官 应用特殊机制发展社会住房 如何严惩入侵社交网账户骗钱骇客? 国会常委会对法律法令制定计划提意见 继续概括革新路线理论系统 2024年4月16日 08:13:18 在 Google News 上关注华文西贡解放日报 〔本报消息〕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央组织部长张氏梅昨(15)日上午在党中央办事处,主持了“总结我国过去40年按社会主义发展导向革新事业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指委会会议。 透过公共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越南电影在海外市场大跃进 助民拆危房建新房 本市工业区招商引资增两倍 慎防冒充 ACV 领导签字诈骗手段

讓夢想不再停留於夢中!(上)

──從一個跨越3世紀的魯班枕說起

一個擁有121年歷史、跨越3個世紀、跨國界、經歷了5代人的魯班枕,今天走進了“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成立計劃的實物收藏中。這個滿載歷史意義的文物可以說是截至目前為止,在筆者徵收的西貢-堤岸懷舊物品中年代最久遠的一件華人老物品。
讓夢想不再停留於夢中!(上) ảnh 1 劉植仁老先生與家人在老房子前合影。
一天上午,我們接到了認識已久的潮裔華人劉植仁老先生的來電,他表示家裏還有一件老物品要捐給我們的計劃,並約我們有空的時候見面和親手把該物品捐贈出來。他的善意令我們如獲至寶,也讓我們十分感動,因為劉老先生今年已經75歲,是堤岸潮州傳統糕餅所剩無幾的傳承人。筆者於多年前對他進行採訪後與他和家人結下不解之緣,每年中秋節總跑到他家去採訪。
下南洋 堤岸落地生根
今年11月22日上午,我們相約在第五郡阮案街的一家咖啡館裏聊天。甫一見面,劉老便從塑料袋裏拿出一件木製品,他說這是他父親當年從“唐山”帶來的魯班枕(木枕頭),超過一百年的歷史,以前在老家是他祖父用的。拿著這一件筆者首次見到非常特殊的木製品,一段跨越世紀的故事開始了。
讓夢想不再停留於夢中!(上) ảnh 2 劉植仁老先生(右)與作者在討論百年魯班枕上的文字記錄。
劉老的父親劉廣(劉達波)於1905年在廣東潮安東津出生。1922年17歲那年跟隨老鄉下南洋來到越南的南部西區,並在一家藥材加工店裏當學徒,後來轉到堤岸的藥材店工作。男大當婚,數年後父母催促他回國結婚。回到“唐山”後,劉廣娶了隔壁村的丁英為妻,1929年生了長女劉少卿,1936年再添次男劉植銘,1938年生3女劉素卿。這期間中日戰爭非常激烈,民不聊生,於是劉廣帶著妻兒回到了堤岸。按照劉植仁老先生尚保留其先父的“華僑登記證”,上面註明的日期是1939年8月1日,是年劉廣34歲,當時他們一家租住堤岸阮廌街663號的房子。
回到堤岸劉廣重理舊業,在家加工藥材交給當地和金邊的一些藥材店。1943年在積蓄到一點錢後,劉廣向閩籍華人房地產商陳慶思準備開發的堤岸書記巷(即今天的第六郡第一坊平西街123號巷)“頂”(以廉價購下房子,可終生居住或轉讓,但買主每月需向開發商繳納房租)了一間房子。據劉老提供其父生前小心保管的1966年華文租單,上面清楚地標明每月的租金及雜費為780元。

書記巷於1944年建成,巷內共有17 間房子,房子風格是法式與中式雙結合,當時巷內的居民是清一色華人,其中主要是廣府、潮州和閩南人。對於書記巷這個名稱,劉老說可能是因當年巷內有兩戶華人是在法屬政府行政部門裏當“媽煎”而得名吧!說起“媽煎”很多人也不知道為何會有此名,其實“媽煎”是法語Marin的近音詞,即海軍的意思。當年登陸西貢碼頭的華人先由海兵為其辦理入境手續,但由於華人不懂法語,所以直接用近乎Marin的華文發音來稱呼海軍,而在旁當翻譯的人員也被稱為“媽煎”。
劉廣一家遷到新房子不久,他們夫妻來越後的第一個孩子劉植仁呱呱墜地了,往後3個女兒也相繼出生。在那個“百子千孫”的年代裏,孩子的衣食住行確實是父母的一大重擔,所以很多家庭都沒有條件讓所有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要不小小年紀就得輟學在家幫帶弟妹或做家務。然而,劉廣夫婦雖然子女多,生活壓力大,但對來自“唐山”的劉父來說“再窮也不能窮教育”,所以他的子女或多或少都會到學校去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劉植仁,在義安學校(今為第五郡明道學校)上完小學後繼續到同德學校(今為市華語成人教育中心)讀初中。

劉植仁說他小時候家裏從事藥材加工,然後賣給孔子大道(今為海上懶翁街)的藥材店,偶爾也會賣到高棉(柬埔寨)去。他記得當年在如今的海上懶翁街與武文杰街角附近有開往金邊市的車站,每次父親到柬埔寨談生意他都到那裏去送行。劉廣平時在堤岸與客戶談生意一般都選在茶檯(茶家、茶樓)裏見面,而他最常光顧的是位於如今的范文志-范廷虎街角海南人開的廣南茶檯。劉老說,那時候家裏環境不是很好,他們兄弟姐妹哪能跟父親去茶檯吃早餐;還有母親是一位地道的潮州家庭主婦,生活非常節儉,在家裏幫忙父親加工藥材,賺到點錢都留作家用或養兒育女,所以從不會跟父親去茶檯“嘆早茶”的。他們兄弟姐妹和母親一年只有大年初二才得到父親帶到大羅天酒樓去吃點心、“嘆早茶”。
吃白粥 保存家鄉習俗
雖然在堤岸生活了數十年,但劉家還是完整地保存著潮州家鄉的生活習慣,尤其是潮州人的刻苦耐勞、勤儉節約的精神在這個家庭中得到了傳承。

每天早上,劉母很早便起床煮白粥,等一家大小起來吃早餐。白粥的配菜少不了橄欖菜、鹹蛋、腐乳。早上吃白粥已經成為他們一家的生活習慣,十年不變,就算哪天劉父要到茶檯與客人談生意,但也會吃過白粥後才出門。後來他們兄弟姐妹長大出社會工作,由於很早得出門上班,所以來不及在家吃早餐,但兩老每天還是習慣在家裏吃白粥。白粥的配菜偶爾會有春菜煲。春菜是潮汕人特別熟悉的家常菜,顧名思義就是春天吃的蔬菜,但是不一定是春天所獨有,而是最適合在春天的時候吃。
在堤岸現在很少人知道這種菜,有人以為春菜是芥菜,其實它是一種介於菜心與芥菜之間的葉菜,包含了芥菜的苦味以及菜心的清甜之氣。春菜性寒,潮汕人認為它具有清熱降燥、疏通腸胃的功效,春天吃春菜,能清掉以前積下來的胃火,而且春菜寓意“萬物回春”,這個好意頭讓其在潮汕地區非常受歡迎。因此,劉父劉母在堤岸落地生根後仍然對春菜的味道念念不忘!◆ (明續)
為豐富陳列室的內容,希望各界華人同胞支持成立“華人文化陳列室”計劃,讓更多的華人懷舊物品得以保留和傳承。讀者如有相關物品饋贈,請撥電0938638043張先生代為接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