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I瞭望台续谱不朽英雄赞歌 西贡新港引进12台高技术起重机 国货地位提升与出口猛增 拟对土地法律政策加以调整补充 正确决策之初步成果 越南航空业迎来旅游增长与国际运输需求热潮 核心技术亮相 2025 年国际科技展 工业生产指数达2020年以来最大增幅 经济论坛寻求实现两位数增长措施 信贷余额激增达逾1. 72亿亿元 各工业区力争引进逾37亿美元投资资金 越中一致同意推动多领域的双边合作 旅游消费需求激增助力贸易劳务业增长 范明政总理建议推动签署越巴及越南-南方共同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佐罗族同胞独特的宫戈拉竹琴

佐罗族现有约3万人,主要居住在原同奈、平阳、平福、巴地-头顿等省份。他们至今仍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宫戈拉竹琴是佐罗族人独具特色、富有创意的乐器。

艺人鸟烈与宫戈拉竹琴。
艺人鸟烈与宫戈拉竹琴。

宫戈拉竹琴是用40至60厘米长的竹管制成,由琴身和管上的6根琴弦等两部分组成。制作这种竹琴最好是用生长了5年的竹子(成熟竹),太老的不好,太幼的又不适合。制作乐器的竹子必须是圆形,树皮光滑、薄,生长在高山上。如果选择在低洼地方生长的竹子会积水过多,导致声音浑浊。宫戈拉竹琴形状简单,但制作过程要经过很多环节。同奈省艺人鸟烈表示:“制作这种乐器要找到合适的竹子。把竹子采回家晾干,然后做琴弦。如果竹子太干,弦就容易断;如果竹子太嫩,又容易受到白蚁的侵害”。

虽然宫戈拉竹琴结构简单,演奏技巧也不算太复杂,但要熟练地使用竹琴,发出演奏者想要的音,也需要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佐罗族人非常重视宫戈拉琴,因为它是用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树种制成的。在大多数大大小小的社区活动中,宫戈拉竹琴是不可或缺的。而经常用竹琴演奏的歌曲名为《摇篮曲》。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新的娱乐形式不断出现,对竹琴表演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同奈省的邓清孝表示:“如今,对佐罗族人来说,宫戈拉竹琴几乎已经消失了。目前只有2个人懂得制作和演奏这种乐器,而且只能演奏1首歌曲。唯有艺人鸟烈能演唱 9 首歌曲”。

面对竹琴在生活中逐渐消失,同奈省多次组织有竹琴参与的乐器表演,以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传统乐器。当地还支持开办培训班,让艺人鸟烈向佐罗族年轻人传授竹琴制作和演奏知识。也许将来,宫戈拉竹琴的声音会再次响彻整个佐罗族村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