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總理最近批准了“2021-2025年階段保護與持續發揚越南文化遺產價值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保護和發揚具有政治、文化、歷史意義、傳統特色、具國家代表性的工程和文物,有助建設和發展越南人文化,為了祖國的可持續發展。
民眾的意識
文化歷史遺產是每個國家的無價之寶。當越來越多的文物被破壞,這也意味著每個地方的文化價值正在“貧窮化”。多年來,“亡羊補牢”的現象已說明,文物被破壞後,當地政府才著急尋找解決方案且經常互相推卸責任。陳光海教授、博士認為:“與其互相指責,不如想辦法限制損失,克服在保護文物中的失誤。這才是對持續保護文物價值的聰明做法。”
目前,全國有8項文化遺產、自然遺產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認,分別是:順化古都遺跡群體、下龍灣、會安古市、美山聖地、風芽-格邦國家公園、昇龍皇城中心遺跡區、胡朝城、長安名勝群體。計劃的重點任務是修繕至少3項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遺產名錄的文物和13處國家級特別遺跡。
阮氏明泰副教授、博士表示,疫情過後,旅遊業仍未能復甦,因此修繕文物的經費遇到許多困難。欲保護正在脫落的價值性藝術建築、名勝古跡、考古工程,極需提高當地民眾的意識。
破壞文物
在社會化過程中,許多文物獲規劃、修繕,不少已成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旅遊產品,在疫情爆發之前是有趣的旅遊行程。這個發展趨勢已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提高有遺跡坐落和盛會的地方的民眾生活質量,如:歐姬母祠國家歷史遺跡區、游燕祠、朱篤主處聖母廟廟會、堅江省阮忠直民族英雄忌辰等。
然而,擅自修建新工程,霸佔或破壞文物環境和景觀的情況仍頻發。就如香寺國家級遺跡違建2層高和1閣樓的香嚴法堂工程;慧光塔園是廣寧省安子國家級特別遺跡區中的重要建築物群體,也被破壞古建築以從新修建。
越南考古學協會主任宋忠信副教授、博士認為,不參考科學家和社群的意見而隨便、自發性對文物工程進行重修、修繕的行徑已給各相關單位帶來沉重的後果,嚴重影響到文物的價值。不僅如此,目前許多文物空間被周邊民戶霸佔,有損美觀。此外,為從速發展旅遊業,若干地方已盡可能開發文物的經濟價值,使多處遺跡景點超負荷,不確保治安。由於保護公共財產的意識有待提高,故大部分文物正處於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情況;古董偷竊、買賣弊端複雜。自2015年底至今,全國有近20座寺廟被歹徒潛入偷竊古董。
當下的旅遊開發尚欠專業,導遊對歷史、文物價值的了解有限,所以通過文化遺產來推廣越南國家和風土人情的工作效益不顯著。
阮氏明泰副教授、博士指出:“在推廣工作還不到位的背景下,這也被視為是‘破壞’文物自身價值的形式。需要立即將保護和弘揚文化遺產科列入各學校的必修課,讓年輕人了解和珍惜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