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儘管全世界幾乎所有兒童都處於某種形式的間歇性封鎖之下,但兒基會使用牛津大學的新冠政府反應追蹤數據,確認了全球範圍內最持久的封鎖情況。根據這一分析,自2020年3月11日新冠大流行被認定以來,全球有1億3900萬兒童根據“國家命令”,幾乎沒有例外地至少經歷了9個月的嚴格的居家生活,其中包括巴拉圭、秘魯和尼日利亞等國家的兒童。還有1億9300萬兒童根據“國家建議”,也居家9個月。
兒基會執行主任福爾表示:“由於全國範圍內的封鎖以及與大流行有關的行動限制,去年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漫長的一年,尤其是對兒童而言。”福爾說:“當你日復一日地遠離朋友和遠方的親人,甚至可能被虐待者困在家裡時,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許多孩子感到害怕、孤獨和焦慮,並為他們的未來感到擔憂。我們必須從這次大流行中走出來,以更好的方式解決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首先就要給予這個問題應有的重視。”
隨著新冠大流行進入第二年,其對兒童和年輕人的精神健康和社會心理健康的影響正在加劇。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兒基會最近對年輕人進行的“你-報告”調查(U-Report)顯示,在8000多個回覆中,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人表示感到焦慮,出現抑鬱症狀的比例為15%。
即使在新冠大流行之前,兒童和年輕人就承擔著精神健康風險的負擔,所有精神障礙的一半都在15歲之前發展,到成年早期則達到75%。每年死於自殺的80萬人中,大多數是年輕人,而自我傷害是15-19歲兒童中的第三大死亡原因,少女中的死亡率更高。據估計,全球有四分之一的孩子與患有精神障礙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對於在家中遭受暴力、忽視或虐待的兒童,封鎖使許多人陷入了施虐者的牢籠,失去了老師、大家庭和社區的支持。弱勢群體中的兒童,例如在街頭生活和工作的兒童,殘疾兒童,以及生活在衝突環境中的兒童,其心理健康需求則有可能會完全被忽略。
根據世衛組織的信息,新冠大流行在全世界93%的國家中斷或停止了重要的精神衛生服務,而對精神衛生支持的需求卻在增加。來自中國194個城市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大流行期間,有16%的受訪者報告了中度至重度抑鬱症狀,有28%的人報告出現中度至重度焦慮症狀。
為此,兒基會正在支持政府和合作夥伴組織優先考慮和調整為兒童提供的服務。例如,在哈薩克斯坦,兒基會啟動了一個為兒童提供線上個人諮詢服務的平台,並為心理健康諮詢師提供遠程培訓。在中國,兒基會和一家領先的社交媒體公司發起了一項線上挑戰賽,以幫助減少兒童的焦慮感。
今年晚些時候,兒基會將在其兩年期旗艦報告《世界兒童狀況》中專門探討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
兒基會執行主任福爾說:“如果在新冠大流行之前我們沒有完全意識到問題的緊迫性,我們現在應當意識到了。各國必須大力投資,以擴大精神衛生服務,並在社區和學校為年輕人及其照料者提供支持。我們還需要擴大育兒計劃,以確保弱勢家庭的孩子在家中獲得所需的支持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