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平与幸福的象征
在德国生活和工作的黄氏清娇表示:“每次回国与亲人一起过年,我一定会去阮惠花街。对于像我们这些身在异乡的城市游子来说,回乡过年若没去一趟花街,总觉得这个年还不算完整。甚至春节前,德国的朋友打电话问候,其中一句口头禅就是:“你去花街了没?”有些年事情太多,但也要抽空路过,和门口的吉祥物拍张照,好留下自己来过花街的足迹。”
不只是对远离故乡的人,就连胡志明市市民,不知从何时起,阮惠花街就被誉为“报春的燕子”。家住旧邑郡的电力工程师陈孟勇透露,阮惠花街对他而言则承载着一段难忘的回忆。新冠疫情夺走了他的一位亲人,疫情稍缓后,到了2022年,花街重新开放。他也带着家人前往,希望能藉此抚平内心的悲伤。然而,那年花街被围起来以限制参观人流,进出还需配合防疫检查……这一切让他回想起过往的痛楚,最后只得默默离开。到2023年,他再次来到花街,看着热闹的气氛、人潮涌动,他忍不住落泪了。因为这一幕彷佛在说着那些阴霾的日子已经过去,一个光明的未来正朝着这座城市走来,也降临他身上。
同样的,为了告别失去与痛苦的过去,迈向和平与幸福,1985年4月26日--南方解放、祖国统一10周年纪念之际,胡志明市迎来了一项极具意义的文化工程--和平戏院(位于第十郡第十二坊二月三日街240-242 号)。该建筑由已故副总理、建筑师黄晋发与建筑师阮成世共同设计。占地1万6500平方米,可容纳近2500个座位,和平戏院成为了城市的文化与艺术象征。这里曾见证胡志明市的历史足迹,承办无数艺术演出、接待活动,以及与国际友人的文化交流。甚至有一段时期,戏院曾作为临时电影院,在艰难的岁月中为市民提供娱乐服务。
虽然随着时间推移,该建筑物已略显老旧,逐渐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文化需求,但对所有曾在这座城市生活、成长的人来说,和平戏院始终是一个象征,是胡志明市走出战争阴影、迈向和平与幸福的重要印记。
难忘的回忆
胡志明市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其中文化建筑也是这一历程中重要的部分。然而,有多少人知道,在每一座建筑的背后,其实都有一段富有意义的故事,反映了胡志明市半个世纪以来的重要历史里程碑。
被誉为“城市中的绿洲”的莲潭文化公园(位于第十一郡和平街3号),早已成为市民与四方游客耳熟能详的文化地标。这片区域原本是一个原始的沼泽地,自然长满了莲花(“莲潭”这个名称也由此而来)。将这片沼泽改造成文化公园的构想始于1976年,当时市人委会发起了改造土地的运动,旨在利用荒废区域为社区服务。数千名市民、青年突击队与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了公益劳动,填土造地、改造这片区域。由于地势低洼、积水严重,又缺乏现代化设备,工程困难重重,但凭借着团结的精神与坚定的决心,这个项目最终逐渐成形。
1989年11月29日,莲潭文化公园正式落成,最初名称为“莲潭公园”。当时,公园仅拥有绿化区、湖畔及一些简单的游乐设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园逐渐获得投资并扩建。至1998年,公园更名为“莲潭文化公园”,以强调其不仅仅是娱乐场所,更是越南传统文化价值的保存与弘扬中心。像春花会、雄王忌辰等成为每年例行举办的活动,有助于巩固此地的文化意义。从一片荒芜的沼泽地,莲潭已经转变为胡志明市发展的象征,成为市民不可或缺的文化去处。
虽然规模不如莲潭文化公园,但市书香街仍被视为一项奇迹,因为从构想到落实,仅用了大约半年时间。甚至在当时,许多人并不相信书香街能够成功,许多出版社在最后一刻选择退出。即使书香街开始运营,市民对这种新颖文化模式的陌生也使许多人更加怀疑市书街香是否能够长久维持。但在2016年1月9日正式落成后,书香街在第一年即被评选为胡志明市10大重要事件之一。它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文化层面--举办了数百场活动、吸引了数十万读者参观,也体现在经济效益上,各家企业在书香街的营收表现相当亮眼。至今,胡志明市书香街不仅是本市的文化地标,更成为全国各地纷纷学习与仿效的典范。
作为一座深深烙印着国家历史气息的城市,胡志明市的文化建筑也因此与历史的重要节点息息相关,例如战争遗迹博物馆便是在城市解放后短短几个月内成立的(1975年9月4日)。该博物馆逐渐成为最吸引市民与游客的景点之一,尤其是年轻一代,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提醒人们珍惜和平的价值。又或是市少儿宫,于国家统一仅一个月后正式成立(1975年6月1日)。其主建筑位于第三郡南圻起义街169号,是一座建于1926-1927年的法国古典建筑。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成为了服务于儿童活动的场所并深受一代又一代城市儿童的喜爱,被视为“童年之家”后,到了2015年,这座建筑被原貌修复,成为胡志明少年先锋队传统馆。建筑后方的区域也获得市政府投资兴建新设施,以满足儿童日益增长的学习、娱乐与休闲需求◆
市人委会办事处前的胡志明主席塑像台,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与文化意义的建筑工程,体现了本市人民对这位伟大领袖的感恩与崇敬之情。2013年,在规划与兴建阮惠步行街的过程中,本市决定以一座新的塑像台取代原有的“胡伯伯与儿童”雕像,以契合现代空间与该地区的重要地位。经过征集设计方案与广泛征求民意后,雕塑家林光内的作品被选中。该塑像台于2015年5月19日,适逢胡志明主席诞辰125 周年(1890.5.19-2015.5.19) 之际正式落成。塑像总高7.2米,描绘胡志明主席站着挥手的姿态,展现其从容、慈祥且充满对南方人民深情厚意的神韵。
自揭幕以来,胡志明主席塑像台不仅成为市民与各机关团体献花、缅怀的场所,也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景点,有助于传承爱国传统与彰显胡志明市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