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亣芈,这个名字起的好,一听就知道他的老爹是个有文化的人,喝过不少的墨水,对自己的后生寄以了殷殷的希望。
唐亣芈,这个后生又特别的有志向,喜欢舞文弄墨。在名牌大学唸书的时候,就学业超群,文采出类拔萃,中文水平总居榜首。毕业后便很快地就分到了市级某个单位,做了让人眼热羡慕的大秘书,虽然他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和强人的关系,但人老实勤快,加上笔头子又是不一般的厉害,所以单位和朋友的圈子里,也算混得风生水起,比上不足,比下可就是富富有余了,够得上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因此他的“唐大秘”的耀眼绰号总是让人敬而远之的。
“唐大秘”,不仅机关应用文和各种材料写的中规中矩,有条不紊,业余时间创作的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也是出手不凡,多为化平常为神奇,奇思妙想,颇具新意。就因这些不断见报的稿件常有一笔不小的稿酬,惹得圈子里的文朋诗友常会在隔三差五地找上门来,让他这个“唐大秘”做东、请客、吃大餐,卡拉OK、茶馆、咖啡厅里侃大山。于是大家聚在一起,兴起之时,就常有文学爱好者想在“唐大秘”的身上找出些“爬格子”、能见报的捷径,想着如何少走弯路,多走近道,频频奏效的法子。每每有人向他真诚的讨教时,“唐大秘”就会“故作高深”的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十分得意地道出自己的写作“市场论”:
写文章这档子事,也有门市场运作的学问,你既要了解市场,又要研究市场,你既要走进市场,又要熟悉市场,你既要洞察市场,又要把脉市场,这样你才能心中有市场,货物装心上,熟知什么是适销对路的快货、抢手货、热门货,而不至于成为产品成的滞销货。这里最重要的是掌控好“选货”(编辑)、“订货”(编辑部主任)、“审货”(总编)的三道关口,清楚这些“货主”都是什么胃口,人家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对什么更为移情别恋,做到这几点,你还要把握时机,准确适时,最好能营造出“雪中送炭”、“雨中送伞”的效果,这样你的稿件就会有百分之百的命中率,上稿见报也就是区区小菜一碟了。
也有好事者常直接发问:
“唐大秘”,既然你这么深谙市场经济学,精通的程度又如此的通透明澈,那怎么干了20来年的“大秘”,侍奉过的大小市领导有一打多,跟过的一把手也有5、6位了,怎么如今还是个上不上、下不下的“一级秘”?
这时,也会有人过来附和地跟着说:
记得“唐大秘”学的可是正规中文和语言逻辑,其中的“学而优则仕”怕是还没有吃透、弄懂、搞明白吧,如果你把这套写作投稿的高深理论,再进行一番市场经济学的运作或适度的包装,然后兜售给你的主管领导,说不定还能再捞个官升一级,弄个正处级的干干!
每每这时,“唐大秘”就会摇头晃脑,连连叹气道:
官险恶,仕途不可久留!
伴君如伴虎,时刻都得小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