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总理范明政会见巴西各大经济集团领导 解决民营企业资金难题 范明政总理在里约热内卢胡志明主席纪念牌前敬献花圈 重构南部东区发展空间 上半年农林水产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逾15% 重绘山河 凝聚合力:党意民心的深度契合 新城市 新愿景 本市与中国广州市加强全面合作关系 重组后第十届市人民议会首个会议开幕 全国各地同时举行两级地方政府人事决定公布仪式 苏林总书记出席新胡志明市成立公布仪式 总理建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继续资助能源转型

塑胶垃圾变止痛药? 科学家用细菌实现“魔法”转化

塑胶污染是全球性难题,但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基因改造的大肠杆菌可将塑胶废料转化为止痛药的有效成份。这一突破有望减少塑胶污染,并降低制药行业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相关成果最近发表于《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

塑胶垃圾变止痛药? 科学家用细菌实现“魔法”转化

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大肠杆菌能够将分解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常见于塑胶瓶)转化为对氨基苯甲酸(PABA),再进一步合成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泰诺、必理痛等常用止痛药的活性成份。实验表明,48小时内,改造后的大肠杆菌能将92%的塑胶降解产物转化为扑热息痛。

该技术的核心在于让细菌支持一种名为“洛森重排”的化学反应,从而将塑胶衍生物转化为PABA。研究人员通过阻断细菌天然合成PABA的途径,确保其必须依赖塑胶分解产物存活,从而验证了这一转化过程的可行性。

研究团队指出,这种方法不仅为塑胶升级回收提供了新思路,还可能推动更可持续的药物生产方式。目前,扑热息痛主要依赖化石燃料合成,而利用塑胶废料作为原料可减少环境负担。这项技术若实现大规模应用,将同时缓解塑胶污染和制药资源问题,具有重要的环保和经济价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