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大肠杆菌能够将分解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常见于塑胶瓶)转化为对氨基苯甲酸(PABA),再进一步合成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泰诺、必理痛等常用止痛药的活性成份。实验表明,48小时内,改造后的大肠杆菌能将92%的塑胶降解产物转化为扑热息痛。
该技术的核心在于让细菌支持一种名为“洛森重排”的化学反应,从而将塑胶衍生物转化为PABA。研究人员通过阻断细菌天然合成PABA的途径,确保其必须依赖塑胶分解产物存活,从而验证了这一转化过程的可行性。
研究团队指出,这种方法不仅为塑胶升级回收提供了新思路,还可能推动更可持续的药物生产方式。目前,扑热息痛主要依赖化石燃料合成,而利用塑胶废料作为原料可减少环境负担。这项技术若实现大规模应用,将同时缓解塑胶污染和制药资源问题,具有重要的环保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