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隐形眼镜能赋予人类“超级视力”。“我们的研究为非侵入性可穿戴设备赋予人类超视觉开辟了可能。这项材料立即就能投入多种应用场景,例如在安防、救援、加密或防伪领域,通过闪烁的红外光进行资讯传递。”
人类可见光波长范围在380至700纳米之间。该隐形眼镜技术采用纳米粒子,可将不可见光转化为可见波长。这些纳米粒子专门用于探测800-1600纳米的“近红外光”,这一波段恰好处在人类现有视觉范围之外。
研究团队此前通过视网膜注射证实该纳米粒子能使小鼠获得红外视觉,但希望设计出更温和的替代方案。他们将纳米粒子与常规软性隐形眼镜使用的柔性无毒聚合物结合,最终制成这种特殊镜片。
实验显示,佩戴者在完全黑暗中能准确识别类似摩尔斯电码的红外闪光信号。当受试者闭上眼睛时,由于阻断了可见光谱的干扰,识别效果反而更佳。专家解释:“这种现象非常明显:未佩戴镜片时受试者什么都看不见,但戴上后就能清晰识别红外光的闪烁。有趣的是,当受试者闭眼时,他们接收闪烁资讯的能力更强,因为近红外光穿透眼睑的效率比可见光更高。”
通过特殊调整,这种隐形眼镜还能对不同红外波长进行色彩编码:980纳米波长转为蓝光,808纳米转为绿光,1532纳米转为红光。这不仅让佩戴者能感知更多细节,未来或可帮助色觉障碍人群感知原本无法识别的波长。专家补充:“通过将红色可见光转化为绿色等颜色,这项技术能让色盲人群‘看见’不可见光。”
目前该镜片仅能探测LED光源发射的红外辐射,但团队正在提升纳米粒子灵敏度以识别更微弱的红外光。“未来通过与材料科学家和光学专家合作,我们希望制造出具有更高空间解析度和灵敏度的隐形眼镜。”专家表示,太阳辐射能量中超过半数以红外光形式存在,而哺乳动物对此视而不见。我们研发的柔性生物相容性近红外上转换隐形眼镜,使佩戴者不仅能准确识别摩尔斯码等时间资讯,还能区分近红外图案。值得注意的是,佩戴者闭眼时对近红外光的辨识能力优于睁眼时对可见光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