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中所有事物都会改变,包括悬在天空熠熠生辉的每颗恒星,总有一天会耗尽燃料并演化成新东西。
绝大多数恒星的最终命运是变成白矮星,它们仍会因余热而发光,但和一般恒星相比明显黯淡许多。随着时间推移白矮星会冷却,失去所有热量变成一颗结晶碳后,再演化成一种叫做黑矮星的天体。
不过理论表明此演化过程需要的时间比当前宇宙年龄(约138亿年)还长,可以说目前宇宙还没有黑矮星的存在,因此天文学家能做的只有寻找白矮星核心开始结晶的迹象:碳和氧原子停止自由移动,形成键排列成晶格,并于此过程释放能量,导致白矮星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年轻些。
透过盖亚卫星的高精度恒星测绘,我们能更准确测量恒星距离与亮度,南昆士兰大学天文学家Alexander Venner团队最近发现一颗白矮星核心出现结晶特性。此外,这颗白矮星与HD 190412三联星系统紧密相连,表明该系统实际上是四联星,白矮星也因此命名为HD 190412C。
HD 190412系统年龄约7 亿年,而白矮星年龄经计算约42亿年,差异表明结晶使白矮星的冷却速度减缓约10亿年。
虽然这些测量尚不足以影响当前白矮星结晶模型,但新发现表明宇宙可能存在更多类似系统,为理解结晶白矮星开辟一条新研究途径。
新论文已提交给《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N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