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環境
自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我國民眾已養成使用口罩的習慣並成為國家的規定。每次使用一次性口罩後就丟掉令阿如和阿仁覺得既浪費又造成環境污染(如果不妥善處理)。寶如分析:“收集、處理和回收再製醫用口罩未獲得廣泛宣傳,因此形成了亂丟口罩的壞習慣。採用焚燒、填埋處理措施將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量,導致地球升溫。
一次性醫用口罩含有難分解的塑料成份,只被分解成微塑料。這就是增加塑料、微塑料污染環境的原因。”為解決上述問題,研究組想透過考察、評估以提出回收再製一次性醫用口罩的環保方法,旨在製成對生活有用和高價值的產品。
可製成有用物品
寶如告知,醫用口罩使用後將獲收集、使用酒精溶液在15分鐘消毒,然後在60攝氏度烘乾兩個小時以確保安全。此後,醫用口罩將獲切碎和根據不同的熱壓方法和時間製成新的產品。寶如說:“研究組使用熱壓方法以再制回收口罩。這是相當簡單的製作方法,設備費用不高且簡單操作。對於試驗室空間,熱壓方法是最符合的。這也是採用其他方法以提升生產效率的前提。”
廢棄醫用口罩已“變成”隔離板。
研究組介紹,可以採用若干方法如:注塑成型工藝、成型工藝等,旨在製成有不同用途的各種產品。一張成品聚丙烯(PP)塑料隔離板(規格:1平方米,厚度0.2釐米)需使用2.2公斤廢棄醫用口罩,相當於480至500片口罩。市場上,一張面積1平方米,厚度0.15至0.2釐米的塑料隔離板售價自20萬元至50萬元。據此,如果不妥善處理本來丟掉的廢棄醫用口罩將造成環境污染,如今,採用阿如和阿仁的研究成果,這種危險廢棄物已成為有用、具有高價值的產品。
寶如開心地告知:“研究的重要成果就是減少廢棄物排放量,降低傳播給社群的病毒。把廢棄醫用口罩製成具有應用性的產品,有助減少其他領域的材料、原材料,節約廢棄物處理開支,帶給經濟價值,邁向可持續環保目標。”不僅將廢棄口罩製成塑料隔離板,寶如告知,可製成有不同用途的產品,她說:“將廢棄醫用口罩製成隔離板以接近若干基本、簡單、切實、貼近人們生活的應用。初步製成隔離板也是善用廢棄口罩運用在其他領域的前提。”研究組告知,可使用廢棄醫用口罩製成景盆、圖片框、椅子、書架、櫃子、傢具、廣告牌等◆
一個饒有意義研究項目
評價阿如和阿仁研究項目時,市資源環境大學環保學系講師陳清心博士已給予好評,因其具有環保和為社群作出貢獻的意義。陳博士認為,在當前疫情的背景下,廢棄口罩排放量大將對環境造成污染。一次性醫用口罩的結構是一種非常細的纖維,由多層無紡布製成,如果焚燒,會造成溫室效應,處置不當很容易產生微塑料,甚至納米塑料,對環境造成很大影響。陳清心博士指出:“面對上述情況,研究組回收廢棄口罩,然後再制成產品,根據循環經濟原則,這就是再製使用,而不使用太多材料且製成具有高價值的產品。口罩本是一種廢棄物,通過此研究項目已成為對社群有用、有價值的商品。目前,研究組已經掌握製作技術,有了具體的技術數據以製成不同的產品而不只是隔離板。只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就是如何有效地收集廢棄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