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天後雙倍還款
家住第九郡的小進通過Cashwagon、iDong和Doctor Dong 3個應用程式貸款。由於過去的春節被延遲兩個月發放工資,小進沒有按期退還本金和利息。之後,他和親人便經常收到許多垃圾電話的恐嚇。他說:“我只從Cashwagon借了200萬元,但由於延期兩次,每次的延期費為88萬元,加上利息,現在必須付還567萬元,幾乎是本金的近三倍”。
值得一提的是,借款人沒有領得全額貸款,而是“斷頭斷尾”,但利息仍以本金全額來計算。在某應用程式申請貸款230萬元,但由於扣除第一個月的利息和卷宗費,所以借款人實際上只獲領145萬元。另一個應用程式提供250萬元貸款,但借款人實際上只收到180萬元。同樣,通過VĐồng應用程式申請貸款180萬元,但家住舊邑郡的小平僅獲得126萬元。14天後,他被要求付還54萬元利息和180萬元本金,合共234萬元,幾乎是貸款額的一倍。
招數與恐嚇
不僅對借款人放高利貸,這些應用程式也有許多引誘潛在借款人的招數。同奈省一名工人黎女士因被Cashwagon程式自動匯款到賬戶而要四處求助。此前,她曾從這個程式申請借貸150萬元,並已在3天後還清債款,所以沒有被收取利息,然後便刪除該程式。過了一段時間,當重新下載該應用程式並登錄時,黎女士意外地收到該程式的250萬元貸款通知,儘管她沒有申請借貸。
更驚訝的是,她被收取55萬元利息,貸款期限為10天,本金和利息合共305萬元。黎女士致電話,發送電子郵件到該程式,並得到同意在第二天退還250萬元本金。“退款後,我再次檢查一下,發現合同仍未取消,我仍被收取利息。我繼續撥打總機瞭解情況,但他們互相推搪,發送郵件也無人回覆。我非常擔心,因為若長期下去,當10天期限到期時,利息會隨之增加。”黎女士反映。
不少受害者表示,由於通過應用程式貸款,借款人必須接受債權人可以訪問手機內電話簿的條款。一旦客戶延遲償還利息時,電話簿中的所有親屬都會收到“恐嚇”的電話或短信。小進說“他們打電話,發短信稱會僱用黑幫,使用粗言穢語,甚至威脅性命,讓我十分驚慌。”小平也表示,其家人連續收到恐嚇討債的電話。他撥打總機詢問原因,工作人員稱公司有權訪問客戶的電話簿。小平要求他們給其親人發短信道歉,至於自己逾期償債將會交付罰款,但該人員卻拒絕並關機。
多種外國應用程式
根據觀察,如今,通過手機申請貸款的軟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例如Zot、Vaymuon、Vaytieudung等。此外,網上還介紹許多以點對點借貸的形式將債權人和借款人連接的應用程式。這些程式都聲稱“不是銀行,不是財務公司”,但呼籲有錢的客戶“成為此應用程式的投資者以從閒置資金獲取利潤”。
大部分借款人都表示,他們之所以向這些應用程式貸款是因為手續簡單,無需見面,只要填寫個人資訊、身份證號碼、地址、工作地點並提供銀行賬號便獲得貸款。因此通過應用程式貸款的人數迅速增加。
日前,tima.vn網站統計當天有5747個新貸款申請,使系統上的貸款申請總數達到490多萬個,而且自運營至今已撥出逾63萬8290億元。根據統計,借款者來自不同的省份:海防、廣治、茶榮等。張清德律師指出,約30% 至50%的手機貸款或以點對點借貸形式將債權人和借款人連接的程式源自外國。貸款技術、模式來到越南,以投資諮詢或商業服務公司形式運作,但實質是貸款活動。
這種貸款形式所針對的目標是急需資金的人,在很短的時間內以非常高的利率借款,可以高達100%以上。通過點對點借貸模式,意味著這些網站充當債權人和借款人之間的中間人,債權人不知道是誰借貸。要是借款人未能償還債務也難以進行申訴,因為公司只是諮詢中介人,不對貸款存在任何責任。
“黑色信貸”偽裝
針對通過應用程式貸款激增的情況,工商部競爭和消費者保護局曾發出警告指網貸模式出現很多變相現象,其中若干諮詢公司與典當業務單位合作,貸款利率也甚高,而不是如廣告般低。據此,許多網貸模式,通常被稱為“在線快速貸款”、“無抵押貸款”或“無需見面貸款”,一般都介紹為提供輔助、諮詢並將債權人和借款人連接的公司。
然而,該機關建議借款人務須詳細瞭解利率、審批和撥款流程、貸款提供手續。因為除了利率外,若干單位將收取如:諮詢費、貸款管理費等額外費用。大部分交易都是在線完成,所以公司的資訊收集範圍和使用目的非常廣。因此,在提供相關資訊之前,借款人必須瞭解和研究公司的資訊收集政策,避免隨意提供資訊將影響自己和親人、朋友的權益◆
務須儘快建立法律走廊
由於越南尚未對該貸款形式建立法律走廊,所以此活動潛伏很多風險,對經濟和社會都造成影響。然而,艮文力專家認為,這是必然的產品,所以應該加以管理,而不是禁止,也需要制定措施以免該貸款形式變相成為“黑色信貸”、傳銷投資。至於借款人方面,不要因為貸款條件簡單而主觀不詳細閱讀借貸條款。僅在已清楚瞭解對方的規定後才確認簽署合同。此外,也應具體地計算,確保能按期還債,避免衍生高利息和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