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時和陌生的報童相處,他們也是華人,習慣叫我們"海防仔",我們也不客氣把對方叫作“西貢仔”,那當然是小時候互相嘔氣的事兒,付之一笑可矣!
之後年齡漸增,和久居西貢的華人打交道,背地裡總被對方形容是“海防佬”,也有當面這樣叫的場合,久而久之倒也習慣了。
今晨在非華人聚居的七賢四岔路我家附近喝咖啡,正在寫稿,忽然冒出一位陌生華人和我套交情,問我是否“海防人”?幾乎使我啞然失笑。
眾所周知,海防位於北部,北部豈止海防一地?無端問別人是否海防人,當然不是啦。儘管我來自北部,卻出生於下龍灣呀!
原來此君聽我說的越語滿口北音,卻又見我寫華文,是華族同胞,才有此一問。我承認是南移的華人,祖籍廣西防城。
雙方談了一會,返家後,倒教我感到有必要寫一篇文讓廣大讀者瞭解所謂“海防人”實在是一大誤會。
其實唐山的廣東省於明,清兩朝分十府而治,計開上六府包括:廣州、惠州、潮州、南雄、韶州、肇慶等六府;至於下四府則有高州、雷州、廉州、瓊州云云。
上六府的口音雖然大同卻各府均有小異,尤其潮州話只在潮州府通用,出到廣州就以廣州音作準。
下四府的廉州口音被稱為白話,可以和廣州人溝通;至於瓊州海南話只他們自己懂,高州雷州的語言亦然,往往讓人瞠目以對。
我去過靈山,聽到靈山話也一頭霧水;前年到美國,偕同樸魯詩兄參加欽、廉、靈、防同鄉會聯歡,據悉:那是包括廉州府轄下的欽州縣、靈山縣、防城縣組成的同鄉會,我的祖籍防城縣,有幸出席,吃了一頓,覺得很有意義。
想起當初,父親為了逃避饑荒,越過邊界,跑到越南安居樂業,我出生於下龍灣,是第二代,兒孫是第三第四代越南華族,不就落地生根了?
數年前,我夫婦到廣州辦貨,售貨員問我:“阿叔,你是越南人,廣東話說得就像廣東人一樣,在哪裡學的?”
我告訴她:自己不但能講,還可以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