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港率先建设新一代自由贸易区 范明正总理出席2024年第十九届国家新闻奖颁奖典礼 本月底务必为架构重组离职者支付相关资金 国会结束质询与答询议程 本市经济引擎蓄势待发 应对廉价商品泛滥的风险 平阳省上半年出口增近14% 民众无需更改土地相关证件 非现金支付取得突破发展 东盟与中国广东签约 7 项目累计超 31 亿美元 协助经营户开具电子发票 许多新政策于2025年6月生效 消费性电子产业致力把握绿色消费趋势

我父执辈的往事

提起我父执辈的往事,既没有具体的故事性,也毫无传奇可言,然而如此往事,却能警惕世道人心,对后世的我们,大有裨益:“学得一技之长”,那该是可比什么都重要的“硬道理”。

(示意图:互联网)
(示意图:互联网)

我出生于越南北部广宁省盛产煤炭的鸿基市,该市与着名旅游胜地“下龙湾”相距约10公里,中间有一地名叫摆剂(译音)意谓:火灾盘地)。大桥把鸿基市与下龙湾连接起来,是南方解放之后又一件值得庆功的大事。

我虽出生于越南,祖籍却是越中边界对过去的广西省防城县人氏;父亲江汝均,又名进南,出生于1911年,翌年已是中华民国成立,开始废除帝制的年代,接受改朝换代的平民百姓,见到任何襁褓中的孩子都顺口称之为“民国仔”。

那时候,出生于1877年我的祖父才34岁,当然健在,却备受失业困扰。因为满清政府既被推翻,官府(虎),吏郎(狼“怎能逃得过失业的命运。祖父正是“神灵庙祝肥,官清书吏廋”的书吏。

祖父既遭失业打击;父亲的兄弟姐妹的命运当然备受极大影响,因为祖父被鸦片战争荼毒,所谓的“福寿膏”经营突然中断,因此,家庭经济遭受突袭之下,孩子们全都成了失学的儿童不可避免。

父亲10多岁时被安排到防城县的“苏怡生布庄”当学徒。发现老板练得一手好珠算,于是暗下决心把工作表现得特别出色,俾博得老板欢心,非要老板自动传艺不可。

直到1933年,大好青年22岁的父亲方才有机会越过边界,跑到越南,成为找寻生计活路的难民。那时候还是法国殖民主义掌权的越南,如果碰上被法国人捉个正着,要查究你缴纳身税没有?还没缴纳的,立即逮捕并驱逐出境。

22岁的父亲颠沛流离,无拳无勇,千辛万苦来到鸿基市(当时是广宁省省会),在一个华人老板林场做苦力(咕喱)。幸亏老板也姓江,他不但跟父亲同姓更是同宗,因为老板也是“汝”字班辈,名叫江汝偕。

据说数年后的一个年终结账埸合,工人们齐集,老板也出现于现埸,大伙儿都等待领薪水过年。奈何负责会计的大夫,把账目算来算去,总是相差那么一点点,算不出一个令老板满意而合理的程式。

那时候,我父亲忍不住低声说话了,指指点点,如此这般,拼拼凑凑……云云……。

老板颇觉奇怪:难道一名苦力竟然有如此珠算能力?于是叫会计让位,叫父亲坐下一试身手。原来我父于14岁那年在防城县“苏裕生布庄”打工时,因为勤奋好学,获得布庄老板赏识因而传授珠算技能,才有今日的大放异彩机会。

父亲趁此机会突然飞上枝头变凤凰,把家乡学会的珠算本事运指如飞,一无遗漏地施展,很快把帐目结算得一清二楚。林场老板无意中获得如此会计奇材,当真心花怒放,对父亲礼遇有嘉,认为人材难得,何况还属同宗之谊,自此让父亲坐上经理位子,入息转瞬改善得不可同日而语。

父亲打蛇随棍上,向老板表示要赶回老家把同胞兄弟一起带过来越南,以安心谋生,林场老板都同意了。

父亲跑回唐山,把二伯汝崙一家以及未婚的汝山六叔,还有未婚的汝峤、十一叔等全都带来越南,并协助兄弟们安家乐业。

如上所述:祖父曾经是衙吏,稍有点学问,给孩儿起名都与山字。我父的名字依祖父本意应当是:汝崑。不知是否父亲自作聪明,擅自改为干坤的坤,后来发觉坤字属阴,又改成平均的“均”。

老爸就有点小聪明,给布庄老板佣工时,懂得阿谀,学到一手顶呱呱的珠算,半生受用不尽。林场老板江汝偕甚为赏识,并且权为媒人,介绍当时才19岁我的母亲促成这段婚姻。证明了所谓一技之长的实用,不仅足可防身,竟是终身受用无穷无尽的玩意。

时至今日,计算机虽然早就面世数十年,珠算已经无用武之地,可谓另作别论。然而这篇短文,志在阐述人生在世,无论何时何地,一技之长这个关键仍然显得多么地重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