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我的新闻与写作之路,始于求学时代,缘起于华文《西贡解放日报》。犹记得就读小学五年级时,我便将自己的作文投向该报的“幼苗版”,并很快在1996年12月底披刊。我先后发表了3篇作文后,“幼苗版”就在1997年2月俏然停刊。但我仍然坚持写作,向《青少年园地丛书》和《越华文学艺术》投稿,年复一年,期间我获得了多个奖项。
1999年,华文《西贡解放日报》重新开设“青少年园地”,我再次投稿,并发表好些作文。2000年,该报举办的“我所认识好人好事”征文比赛中,我用3篇不同的文章,分别获得了一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和一个鼓励奖。这些奖项激励了我不断努力,逐渐燃起了我强烈的写作动力。
在2001年,我毕业步入社会,尽管未进入报社工作,但我依然没有放弃写作,继续投稿。在2003年,得到一位在本市任教的中国教授的鼓励下,我报名参加华文《西贡解放日报》的招聘考核,并幸运且顺利通过了考试,从此踏上了新闻写作的职业道路。
刚开始时,我没有接受过业务的培训,但凭借对新闻的热爱和对报纸的熟悉,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与成长。报社为我们提供了各种业务培训机会,使我在新闻写作、摄影、电脑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记者生涯充满了挑战与波折。在这条路上,我们常与不同阶层人物接触,学习与应对各种复杂的事务和环境,吸取经验。但我认为,作为一名记者要具备“四万”: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认识万种人”和“说万种话”,以此来处理事务和待人接物,务求工作上取得效果。
当时,我正处于朝气勃勃的青年时期,所以我参与了报社的共青团活动。期间,我两次荣获了“青年笔锋奖”;3次获得“胡志明市优秀华青”称号和“南部东区优秀青年”称号等多个荣誉;还曾作为翻译前往中国广西参与“越中青年大联欢”。后来,我获选任报社共青团书记多年,带领团队组办的活动如火如荼。期间,得到了许多好友、公司热心赞助经费,使我在这一岗位上充份发挥了潜能,取得了许多令人欣慰的成绩与表彰。
除了新闻工作,我还深耕文艺创作多年。后来,我获得领导分工担任“文艺创作版”的主版编辑。这个版面让我能够发挥自己在文艺创作方面的专长,并且得到了读者的好评。尽管在编辑工作中曾遇到一些困难与挑战,但我始终坚持秉持公正原则,保证版面的质量与公信力。
可能与善结缘,我自己常参与和常组办慈善活动。怎知在3年来,我获得领导分工协助报社慈善组工作的慈善工作与活动。每周固定要去考察向慈善组求助的人家,确实后便撰文刊在慈善版上,吁请社会热心人士和读者的帮助。此外,各节日举行多项的慈善活动等。其实,考察访问病人是十分艰辛的工作,然而,我深感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看见求助者在绝望中得到读者帮助的希望,让我感到非常开心。
过去20多年里,我见证了几位领导的风采,他们为报社和报纸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同时,他们也给予了我无尽的支持和宝贵的经验,让我得以展示自我。如今,在科技日新月异、纸媒面临巨大挑战的时代,我们的报社也不例外,但作为全国唯一的华文报纸,我们责任重大,必须更加努力,克服困难,以优质的作品回馈社会与读者的支持与关注。
在社会上,有多位前辈曾勉励我:“为华人文化而奋斗。”这句话始终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在悠悠20多载岁月的风雨与磨砺,已融入了我的生命中,我衷心感谢每一位曾指导我、鼓励我和帮助过我的人;也感激那些给我带来困扰和伤害我的人,因为他们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始终,我依然热爱这份新闻事业,执着地继续勇毅走在这条充满挑战与饶有意义的路上,直至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