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经济引擎蓄势待发 应对廉价商品泛滥的风险 平阳省上半年出口增近14% 民众无需更改土地相关证件 非现金支付取得突破发展 苏林总书记会见立陶宛共和国总统 东盟与中国广东签约 7 项目累计超 31 亿美元 协助经营户开具电子发票 国家主席梁强主持仪式 欢迎立陶宛总统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许多新政策于2025年6月生效 消费性电子产业致力把握绿色消费趋势 越美贸易关系迈出重要一步 范明政总理抵达尼斯开始对法国的工作访问 依照原则部署与重组干部 完善法律系统满足实践生活要求 纺织品成衣与皮鞋共面临关税挑战

抗战史,是岁月的长恨歌

──记刘金华同志与T4华运宣训机关的革命年华

抗战是“岁月的长恨歌”,它不仅是对那段苦难历史的回望,也是对战争带来的民族创伤的深切哀思。在抗美救国事业中,T4华运所作出的贡献是一段我们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的历史,它铭刻在岁月里,成为了越南民族记忆的一部分。欣值南方解放、国家统一50周年纪念让我们一同回顾50年前的今天,在华运大家庭中,宣训部的成员之一——刘金华同志正在为这一历史时刻履行什么职责。

市各少数民族文学艺术协会代表团向刘金华同志(右二)拜年,并感谢她对该会的发展事业所作出的许多贡献。 (张四妹供图)
市各少数民族文学艺术协会代表团向刘金华同志(右二)拜年,并感谢她对该会的发展事业所作出的许多贡献。 (张四妹供图)

出于对西堤华人同胞关于革命事业的宣传需求,越南劳动党西堤嘉定市委所属堤岸党委兼华运处宣训机关于1962年得以成立,而主要任务是印发革命传单、出版秘密报纸。华运宣训机关初期设于第六郡阮文成街(今为潘文魁街)283之13号,由林思光(三全)同志负责,其次还有陈文就(六黄)、林菊、陈开源、李景汉、马汉章、郭清、叶伟南、何海凤、黄铁生、刘荣丰、重光、美香、毅强、刘金华、李清等同志。

对于华运宣训机关秘密印发传单和出版《工人报》、《解放报》(华文《西贡解放日报》的前身)的事迹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相关报导。然而,随着历史的远去,当年以“笔枪纸弹”横扫千军的战士们也相继作古,而尚健在的如今已超越古稀之年,也所剩无几。华人革命老前辈刘金华同志成为当前屈指可数的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默默作贡献的华运宣训机关干部。在国家统一50周年大庆这样饶有意义的时刻里,与刘金华同志重温那段既艰苦又辉煌的岁月,让我这个后辈有更深刻的体会。

越南共产党员刘金华于1947年生于隆安省德和的一个潮裔华人家庭,今年刚满60年党龄。她之所以与革命事业结下不解之缘应该是从其在越美纱厂的第一份工作开始谈起。16岁那年,尽管还没到工作规定年龄,但为了生计,在李润明老师的介绍下,她进入越美纱厂当工人。那时候南方的革命事业在社会的每一个领域中都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期间,在越美纱厂里打工的工人们屡受雇主压迫或无理解雇,引起公愤。出于道义,同时反对资产阶级对劳动群众的剥削,一群热血沸腾的华人工友带头反对,并发动所有工友罢工和示威抗议,要求当局收回解雇员工的决定和接受大家合理的诉求。这场工人斗争受到了当时社会的高度重视,也迫得雇主不得不接受员工的诉求。主导这一连串活动的背后力量是华运旗下的工运组织,当中有刘金华同志。

1964年1月14日的工人斗争总罢工取得成功后,当局开始秋后算账,暗中调查幕后主导者。为防范行踪败露,组织把刘金华与若干同志调离越美纱厂。刘金华获召回R战区参与学习,3个月后,也就是1965年初,她获分工到华运宣训机关继续活动,主要负责密件打字、报纸编辑和印刷工作。虽然不是在成立初期就参与宣训工作,但她对工作单位经历6次搬迁和过程中的大小活动了如指掌,如今谈来依然记忆犹新。

翻开记事本,刘金华如数家珍般向我介绍了每一次的搬迁。众所周知,在敌巢中活动安全要求高于一切,只要经历小小的疑似败露就得转换新地方。1963年底,华运宣训机关成立的第一个秘密印刷所是在第六郡黎光贤街(今为高文楼街)77之66号。1965年秘密印刷所获迁到第五郡第六坊鹅贡街81号(这也是刘金华从战区回来的第一个工作点)。1966年底印刷所迁到第六郡第一坊嘉富街341之10号,这里也是战士们运用集体的智慧挖了个地洞以躲在下面印刷报纸和传单,《工人报》是在这里诞生的。此处如今成为了国家级历史遗迹。1967年10月间,由于陈开源同志行踪败露被敌军逮捕,为安全起见,机关第四次迁到第十一郡46号路119之5号(如今是第十一郡第二坊韩海元街197之7号),这里为1968年-戊申年春节总进攻印发大量的传单标语和《工人报》。在解放军攻入市区期间,这间房子后被敌人的直升机炮弹击中后座的排字房而大部分密件和财务被烧毁,许多铅字和传单也四处纷飞,华运宣训机关不得不马上迁新址。在这场总进攻中,宣训机关的李景汉在参与攻击华华警局行动中光荣牺牲。第五个地点是在第五郡第八坊阮维扬街2楼1号。由于与居民共同使用一个出口,组织觉得不够安全,1971年6月第六次迁到第五郡咸子街(今为武文杰街)514之6号,这一地点一直活动至1975年4月30南方完全解放、国家统一为止。

在T4华运宣训机关经过6次的东迁西徙,而每一次在敌人的围攻或突击检查时,战士们凭着机智的应对能力都能化险为夷,就连陈开源烈士被敌人逮捕在狱中被严问拷打也誓死不透露组织的半点蛛丝马迹。单位的每一次大转变刘金华均直接参与。谈及每次更换地点为印刷地洞或暗格设计时,刘金华同志不得不佩服华运战士们的高度智慧与爱国情操,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得到华人群众的热心帮助与掩护。有些人心底里怀疑他们的活动却显得漠不关心,如每次转换新地点时,他们总会请华人木匠周炘前来帮忙钉造设有暗格的楼阁、木床或衣柜等,他们对木匠说这些用于装放铅字、印刷器材和密件的暗格是让家中青年在警察前来抓兵役时匿藏的。虽然如此,但周炘心中仍怀疑他们正从事秘密活动,可是并没有揭发,反而后来在陈文就同志的鼓励下,周炘让自己的儿子周文威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成为华运宣训机关的一员。

30-4 z6552598503566_acd7ec39e28021604a9e972d4b6771c6.jpg
T4华运宣训机关的干部与战士在南方解放后摄于第六郡第一坊嘉富街341之10号的秘密印刷所。

1975年4月30日中午,当解放军的坦克冲进“总统府”并推倒大门时,南方获得完全解放。那时候,刘金华与华运宣训机关的同志们欢天喜地,大家拥抱痛哭,那是生命中最幸福的泪水。于是大家马上分工合作从多方面选择资讯,部分同志还上街采访民众的喜悦,同时配合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和中央的统一指导,为翌日5月1日公开发行的《解放报》内容做好准备。

一生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刘金华,在活动过程中屡次受伤,最严重的一次在戊申年春节总进攻中,当时她正在第十一郡46号路的印刷所里,房子后面被炸塌时,一根横梁从天而降,正好架在她的鼻梁上,那一霎血涌如注,她在同事的护送下立刻到了熟悉的医疗所去止血;还有在第六郡印刷地洞里工作时,经常忘记地洞的高度而一跃而起,脑袋顶到了低矮的洞顶,每每这样都几乎晕倒过去,这也成为她现在经常头晕眼花的后遗症。她的这些伤势后来获医生诊断为四分一的人体伤残荣军。

南方解放后,刘金华积极投入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先后担任市劳动联团干部(负责纱厂工人部)、第五郡劳动联团副主席和主席、市华人工作处常务副主任、市越南祖国阵线委员会副主席、市越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市各少数民族文学艺术协会三任主席等职务;也当选过郡、市人民议会代表和国会代表。获得党和国家授予许多高贵勋章以及三等劳动勋章,其对民族解放和建设国家的贡献是广大人民群众有目共睹的,是华人群体中最受敬仰的革命老前辈之一。

她与同志们在敌巢中积极投入秘密宣传经历也是华人革命史中的岁月悲壮长歌,既有哀愁,也有奋起;既有牺牲,也有希望,最终达成了国家统一的伟大理想◆

30-4 z6552598503462_8bdd4a1340dcd3f07f64734fa0563a96.jpg
美香同志与毅强同志在第五郡咸子街最后的印刷所里印报。

华人同胞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良多

在抗法抵美的两场为民族解放斗争中,华人战士们虽然屡建奇功,但牺牲也相当巨大。至今,政府给在抗战中有子女壮烈牺牲的10多位烈士母亲颁授“英雄越南母亲”称号,4位战士和单位获授予武装力量英雄称号,235位为国捐躯的战士获追授烈士称号。此外,约1000名华人革命干部、战士与群众被敌人抓捕、关进监牢、拷打问供、流放;成百人承受终身的伤残,但他们始终保持对革命的忠贞气节。

在1968年戊申春节总攻击中,华人同胞、干部、战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与顾问委员会向西贡-堤岸特区华人干部、同胞颁授“一等解放勋章”。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国防部给各工运干事组、劳动区干事组、军事干事组颁授4项“三等战功勋章”,其中包括特区华运的后勤组、宣训组。1998年8月4日,国家主席给胡志明市华人干部、同胞颁授“一等独立勋章”,以表彰华人干部、同胞在民族解放,社会主义建设及保护越南祖国事业中所立下的丰功伟绩。2010年,西贡-堤岸-嘉定特区华运处(后为胡志明市华人工作处)荣获国家主席颁授“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这些高贵奖章都是党和国家对胡志明市华人同胞在祖国民族解放事业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的肯定与褒扬。

(据《西贡-堤岸-嘉定特区华运处特刊》资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