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印刷地下室
秘密印刷地下室座落于第六郡第一坊嘉富街341/10号巷子内,于1988年被公认为国家历史遗迹。我们走进去,左手边是一个庭院,简单种着几棵树。右手边便是
秘密印刷地下室。正面两边是两个瘦长的窗口,中间是大门。推开两扇木门,便是一个窄小的客厅,右手边的墙壁陈列着当年华运宣训组队伍的照片,图片下面是当年印刷报纸、资料的华文铅字粒。左手挂着华运领导蚁团和林思光的遗照;还有一张古老的木桌和一部历史性的衣车。
再进去是两个房间。第一个房间有一张木床,床板挪开,就看见两个小洞,据说是用来藏放印刷机、纸张和资料。第二个房间有秘密印刷地下室。印刷室长2米2,宽1米6,高1米2,室口只有4寸丁方大,上面有一张木床掩饰。当年,印刷组就在下面印刷华文报纸和传单。工作人员一时不留神站起来头就撞室顶;此外,地下室常被渗水潮湿,导致工作人员被触电。但是,他们不惧艰辛,剋服困难,做好自己的工作以完成任务。
在这两个房间外面的走廊,陈列着当年秘密印刷的《工人报》和其他宣传资料的副本,尺寸只有一张或半张A4纸大。这里还有一个木楼,上面挂着若干图片。为了确保安全,一律谢绝来访者上去参观。此外,当年许多印刷工具不知流落到何处,致使遗物不多,颇为遗憾。
据悉,在抗美救国时期,于1959年,落实党中央第二届15号《决议》,在南方反美侵略武装和政治两条战线斗争的新形势与任务下,自1961年,华人工运干事组(1967年为西贡-堤岸-嘉定特区之党委兼华运处),由林思光同志直接指导在市内多个地方秘密设立了地下的印刷组以手工(即钢板蜡纸)印刷华文宣传材料。直至1965年末,印刷组转到上述的房子开展印刷活动。市华运宣训处除了林思光主任,还有林菊、郭清、陈开源、林联合、寒梅、美香和陈开雄等同志,为出版地下报《工人报》做好准备。在宣训组分工革命报纸印刷厂工作的李景汉和陈开源同志设法购买纸张、打字和印刷设备,方便华运宣训机关在敌人巢穴内出版革命刊物,如:《工人报》、《解放报》(本报前身)、革命书刊以及呼吁对抗伪政权的传单以推动城市的政治斗争和农村武装运动。
华运宣训组于1965年利用上述房子作为秘密印刷时,挖掘地下室的泥土作为庭院植树之用。同时,他们以缝衣服生意逃避敌人的注意。那时,组员寒梅专缝男装和陈美香缝女生校服维生。寒梅同志夜间还负责排字,陈美香负责印刷。在活动过程中,当报纸、传单印刷完毕,就秘密运送到古芝、平政、福门等郡县,之后再运回市内各地派发,以分散和扰乱敌人的监视。一切活动的运作由林菊同志等协调,得到其他同志的配合。当年因属于秘密活动时期,故没有固定的发行日,危险四面埋伏,甚至陈开源和李景汉同志在执行任务时英勇牺牲。鉴于南方解放局势已定,该印刷室至1975年已完成历史使命。
在1975年4月30日南方解放、国家统一之后,上述印刷队伍就在翌日的5月1日出版了第一份华文报纸《解放报》,这份报纸成为南方解放后本市首份公开出版的报纸。《解放报》后来易名为华文《西贡解放日报》,也是全国唯一一份华文报,公开出版时间到今年5月将达50年之久。
华人革命传统室
在第六郡第一坊范文志街91号,是华人革命传统室。传统室是潮州商人刘荣丰的房子,共有3层楼,它有两个秘密室。一个在香港楼的书柜后面;另一个设在2楼的厨房灶头下面,用来掩护从事革命工作的重要任务。而房子对面(目前是第六郡行政部门),正是第六郡昔日的伪政权警局。然而,从事革命都得到秘密行动,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1975年,刘荣丰将上述房子献给了政府,后来交由市华人工作处(现为市民族处)管理。在1997年,这里正式被命名为华人革命传统室,于2008年获市政府公认为历史遗迹。这里陈列了许多关于当年各时期华人同胞参加抗战、斗争起义的历史资料图片、华人越南英雄母亲和华人烈士的遗照和遗物。
上述这两个景点,大部分是第六郡团体,共青团员和学生前来溯源和了解昔日华人参加革命活动的地点。此外,由于不是一个旅游热点,路线不顺,所以其他国内外游客参观不多。据报告称,计至2024年10月底,上述两个地方接待1097名国内游客人次,外国游客才1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