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现金支付取得突破发展 苏林总书记会见立陶宛共和国总统 东盟与中国广东签约 7 项目累计超 31 亿美元 协助经营户开具电子发票 国家主席梁强主持仪式 欢迎立陶宛总统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许多新政策于2025年6月生效 消费性电子产业致力把握绿色消费趋势 越美贸易关系迈出重要一步 范明政总理抵达尼斯开始对法国的工作访问 依照原则部署与重组干部 完善法律系统满足实践生活要求 纺织品成衣与皮鞋共面临关税挑战 二级地方政府组织工作遇到不少困难

控制氣溫升幅可減 300 萬骨痛熱症病例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據一份最新報告結果顯示,如果能把全球氣溫的上升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每年將可避免超過300萬起的骨痛熱症病例(又稱登革熱)。據信,該報告是顯示控制地球氣溫上升能提升人類健康的第一份研究報告。
控制氣溫升幅可減 300 萬骨痛熱症病例 。(示意圖源:互聯網)
控制氣溫升幅可減 300 萬骨痛熱症病例 。(示意圖源:互聯網)
骨痛熱症是全球傳播最快的熱帶疾病,通過蚊子感染,引發類似流感的症狀,嚴重的話可致命。世界衛生組織透露,過去50年裡,每年骨痛熱症的病例已經飆升30倍。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的研究員使用電腦模型發現,如果全球氣溫升幅能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到本世紀末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每年的骨痛熱症病例,可減少多達280萬起。如果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又可再避免50萬起病例,其中以南美洲地區獲益最大。

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柯隆‧龔隆雷茲稱,“各界越來越關注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帶來的潛在衝擊,這是第一份研究結果顯示,把氣溫上升幅度從2攝氏度減到1.5攝氏度,可對人類健康帶來的重大好處。”

據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去年10月的一份報告,自2000年起,氣候變化引發更多熱浪、促使蚊蟲傳染病擴散,以及農作物歉收導致人們營養不良等情況,都已經讓人類健康受到嚴重危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