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现金支付取得突破发展 苏林总书记会见立陶宛共和国总统 东盟与中国广东签约 7 项目累计超 31 亿美元 协助经营户开具电子发票 国家主席梁强主持仪式 欢迎立陶宛总统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许多新政策于2025年6月生效 消费性电子产业致力把握绿色消费趋势 越美贸易关系迈出重要一步 范明政总理抵达尼斯开始对法国的工作访问 依照原则部署与重组干部 完善法律系统满足实践生活要求 纺织品成衣与皮鞋共面临关税挑战 二级地方政府组织工作遇到不少困难

撿到錢包裡錢越多 人們越可能拾金不昧

據新華社報導,出門撿到一個錢包,你會拾金不昧嗎?有研究人員在全球各地“丟”了超過1萬7000個錢包,並根據觀察結果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研究報告,結論是錢包中錢越多,撿錢包的人越可能拾金不昧。
研究顯示,錢包中錢越多,人們越可能拾金不昧。(示意圖源:互聯網)
研究顯示,錢包中錢越多,人們越可能拾金不昧。(示意圖源:互聯網)
瑞士和美國研究人員在40個國家的355個城市中進行了這項測試,他們在銀行和博物館等公共場所“丟失”了超過1萬7000個錢包,觀察發現錢包者的反應。錢包內或沒有錢,或有等價於13.45美元的錢,或有等價於94.15美元的錢。

結果顯示,錢包中錢越多,人們越可能拾金不昧。這是一個廣泛現象,有38個國家的受試者在錢包中有錢時更傾向於選擇上交。總體來看,在錢包中沒錢時,40%的人選擇上交;在錢包中錢數較少時,有51%的人選擇上交;而在錢包中錢數較多時,有72%的人選擇上交。研究人員認為,有四個因素可能影響撿錢包者的決策:經濟刺激、聯繫失主的難易程度、替失主著想及不誠信行為的心理代價。

對於錢包中錢數越多越可能被人們歸還的現象,論文通訊作者、瑞士蘇黎世大學經濟學教授米歇爾‧安德列‧馬雷夏爾說,人們不願把自己視作小偷的心理力量超越了經濟刺激。另外的一項調查顯示,錢包裡錢越多,將其據為己有就越容易被視作盜竊,這樣做也會有更高的心理代價。這項研究還發現,若在錢包中放置失主的鑰匙,也會增加錢包被歸還的可能性。這說明替失主著想也是人們拾金不昧的原因之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