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画家在胡伯伯的形象中找到了深沉的情感源泉,从而创作出充满人文精神与艺术价值的作品。透过每一笔描绘,他们不仅重现了这位敬爱领袖的形象,更寄托了感恩之情、崇敬之心与守护一个不朽精神文化象征的责任感。
画家杨德奠数十年来创作了上百幅以胡主席为题材的宣传画。在多种材质上,如粉彩、水彩、油画、木刻或陶瓷画,他都怀着无比敬意与钦佩之心来描绘胡伯伯的形象。代表作品如《胡伯伯仍与我们同在》(1967年)、《胡伯伯参观纺织厂》(1984年)、《胡伯伯参观托儿所》(2003年),都生动呈现了胡主席既庄严又亲切的日常风貌。画家邓山南亦是资深艺术家,以油画作品《胡伯伯与儿童》闻名。该作历经多年构思创作,于1990年在胡志明博物馆展出。画中,胡伯伯慈祥地环抱着一群儿童,背后是和平鸽翱翔天际。在作画前,他曾用心搜集资料,期望完整地呈现胡伯伯的神韵。对他而言,这幅作品是一朵献给伟大民族父亲的“精神之花”。
在南定美术界中,有一位极具特色的人物--画家黎德必。他的代表作品如《战役路上》、《一生清廉无浮华》、《北越冬夜》等,描绘了胡伯伯与战士们的形象:有时朴实亲切,有时沉思静谧,也有时静静地在深夜丛林中为病人盖上被子。他追求现实主义风格,质朴自然,重视心理深度与情感表达。对他而言,每一幅画都是一次感恩的旅程,是一炷心香,寄托于历史的记忆中。事实证明,南定的画家们以满腔才华与深沉感恩之心,不断丰富与塑造胡志明主席的艺术形象,使每一幅画作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成为传递道德、人格与精神遗产的信息,历久弥新。
在音乐舞台上,胡伯伯的形象也透过许多充满自豪的旋律而回响不息。不少音乐家以真挚情感创作了赞颂胡主席的歌曲。优秀艺人乔余巧妙地将胡伯伯的教诲融入歌曲之中。他的歌词常常蕴含着胡志明思想,成为贯穿始终的红线。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歌作品《结成花萼敬献胡伯伯》是一首歌颂人民公安的创作,巧妙运用了胡伯伯对公安战士的教导作为歌词素材,既富抒情色彩,又蕴含深刻的思想信息。
与此同时,音乐家仲予则选择以童年旋律来寄托对胡伯伯的情感。他是共收录11首专为儿童创作的歌曲集《妈妈讲胡伯伯的故事》的作者。在这部作品集中,有多首歌早已为历代学生所熟悉,如《童年飞翔》与《友谊之花》,曾于1980年代在全国“红凤凰花”文艺汇演中荣获多项大奖。透过纯真歌词与深情旋律,音乐家仲予让胡伯伯的形象自然地走进孩子们的心田,从小培养对胡主席的敬爱之情。
对于教育家、诗人陈文利而言,胡志明主席的形象是神圣的情感源泉,是他在诗歌创作旅程中的精神支柱。早在学生时期,陈文利便深深被制兰园、素友、陈登科等诗人的有关胡伯伯的诗作所吸引,甚至包括胡伯伯亲自创作的诗句。这份情感随着时间逐渐加深,深植心灵,成为他诗歌中源源不绝的灵感之流。在以胡伯伯为主题的诗歌创作领域中,陈文利留下了深刻印记。他曾以一组11首风格深沉真挚的诗作,在南定省宣教处举办的“学习与效法胡志明道德榜样”创作活动中荣获B奖。代表作品如《胡伯伯居住的房子》、《救国之路》、《植树更忆胡伯伯之嘱》等形式不繁复,却意象丰富、情感饱满。透过每一句诗,胡伯伯的形象跃然纸上,既亲切又真实:从简朴的高脚屋、艰难的革命道路,到叮嘱植树、对未来世代的深远期望。除了诗歌创作之外,陈文利还倾注大量心力于相关研究工作。每一篇作品,都是对胡伯伯的深情致敬,是蕴含爱与道德的教益,犹如接力棒,将胡伯伯留下的精神价值传递给下一代学生。
以木雕艺术为创作素材,优秀艺人阮文德多年来专注于雕刻胡志明主席的雕像。出身于南定省著名的木雕工艺之乡--罗川村,他巧妙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创作思维结合,创作出一系列富含情感与精神深度的艺术作品。10余件大小不一的胡伯伯雕像与浮雕皆出自他双手,每一件都被珍视为“精神的孩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现陈列于省博物馆的浮雕《胡伯伯与南定人民》。该作描绘了胡主席在某次回访南定时,站在群众之中,脸上洋溢着欢欣与亲切的神情。另一件木雕作品《我梦见胡伯伯》(2015年),呈现胡伯伯慈爱地坐在一位小孩身旁的画面,曾于全国美术展上展出并获得高度评价。2023年,为纪念胡志明主席诞辰133周年,阮文德完成了雕像《胡伯伯植树》。该作品刻画了胡主席微微俯身、手持铲子为一株幼苗培土的温馨画面,一旁是一位满脸喜悦、注视着他的孩童。这一画面重现了胡伯伯熟悉的举动,蕴含着深远的民族未来哲理,凝聚在那句脍炙人口的教诲中:“为十年利益树木,为百年利益树人”。
从音乐、美术到诗歌、戏剧、雕刻……无论在哪一领域,文艺工作者都倾注深厚敬爱之情于胡伯伯的形象,并收获了许多值得珍惜的艺术成果。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高度艺术性,歌颂了胡主席的丰功伟绩与高尚品格,而且更传递出深刻的人文信息。透过这些创作,文艺工作者不仅丰富了精神生活,也为培养正确的人生理想、激发民族自豪感,并积极推动在当代社会中学习与效法胡志明思想、道德与风格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