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结束质询与答询议程 本市经济引擎蓄势待发 应对廉价商品泛滥的风险 平阳省上半年出口增近14% 民众无需更改土地相关证件 非现金支付取得突破发展 苏林总书记会见立陶宛共和国总统 东盟与中国广东签约 7 项目累计超 31 亿美元 协助经营户开具电子发票 国家主席梁强主持仪式 欢迎立陶宛总统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许多新政策于2025年6月生效 消费性电子产业致力把握绿色消费趋势 越美贸易关系迈出重要一步 范明政总理抵达尼斯开始对法国的工作访问 依照原则部署与重组干部 完善法律系统满足实践生活要求 纺织品成衣与皮鞋共面临关税挑战

新研究揭示地球内核边缘可能正在变形

据新华社报导,近日发表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地球内核边缘可能正在经历“黏性变形”过程,这种结构性变化为揭示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新研究发现,地球内核边缘可能正在经历“黏性变形”过程。(示意图:互联网)
新研究发现,地球内核边缘可能正在经历“黏性变形”过程。(示意图:互联网)

  地球内核位于地表以下约5000公里处,被引力锚定在熔融态外核中。此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地球内核是一个固态球体。

  在这项新研究中,美国南加州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1991年至2024年间南大西洋南桑威奇群岛附近42个地点发生的121次重复地震的地震波形资料进行了分析,以了解地球内核内部情况。研究人员在这些资料中发现,一组地震波资料集具有前所未有的特性。

  研究人员改进了解析度技术后发现,这些资料表明地球内核并非完全固态,其近表面可能正在经历“黏性变形”过程,即浅边界处的形状发生改变,并且形状改变的位置会发生移动。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结构性变化源于内外核之间的相互作用。熔融态外核的湍流现象广为人知,但此前从未观察到其对内核的干扰。这项研究揭示,地球外核湍流可能正在影响内核。

  研究人员认为,地球内核旋转持续减速可能与其结构性变化有关,这揭示了内核形状变化在其旋转变化中所起的作用。新研究有助于理解地球核心深处此前未知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地球的热力学和磁场变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