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多名韓軍和政府消息人士27日透露,朝鮮為在短期內快速修復4年前炸毀的咸鏡北道吉州郡豐溪里核試驗場3號坑道,正在重新挖建通往坑道內部的通道。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稱,朝鮮日前停止了對該坑道入口的修復工作,直接開始從側面挖掘通道。照此方式,朝鮮下月即可完成核試驗場坑道修復工作。分析指出,朝鮮停止修復被炸毀的入口,轉而從側面挖建通道旨在尋求能在短期內完成修復工作的捷徑。朝鮮2018年5月曾在外媒的見證下炸毀除被核試驗污染的1號坑道以外的2至4號坑道入口,目前僅有3號和4號坑道沒有進行過核試驗,而朝鮮或研判3號坑道的受損情況比4號坑道更小。
韓國政府認為,3號坑道的結構比4號坑道更加堅固。按照目前的修復速度,不能排除朝鮮於已故最高領導人金日成創建抗日遊擊隊的4月25日前後進行核試驗的可能性。專家和政府人士推斷,朝鮮若下月進行第七次核試驗,很可能是為了研發搭載於中短程彈道導彈的幾十千噸級小型戰術核武器。
朝鮮於1948年2月8日創建人民軍,1977年以前一直將2月8日定為建軍節。1978年將建軍節改為已故最高領導人金日成創建抗日遊擊隊的4月25日。2018年又將建軍節改回2月8日,並從2020年起將4月25日定為國家節日和公休日。
據韓國政府和軍方多名消息人士27日透露,韓美兩國最終研判朝鮮近期試射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為“火星-15”型,而非新型洲際導彈“火星-17”型。韓美雙方就朝鮮24日在平壤順安機場一帶試射的洲際彈道導彈進行精密分析並得出了上述結論。綜合多種渠道收集的信息,當時朝鮮所射洲際導彈的火箭發動機共有2個噴管,與“火星-15”型相同,而“火星-17”型火箭發動機共有4個噴管。此外,第一級火箭燃燒耗時也幾乎與“火星-15”型相同。
朝鮮此次以高仰角發射洲際彈道導彈,導彈軌跡與4年零4個月前最後一次發射的“火星-15”型相似,但其射高和射程有所增加。從理論上計算,若朝鮮以正常角度發射導彈,其射程長達1.5萬公里,威力為朝鮮歷屆洲際彈道導彈之最。
朝鮮日前宣稱新型洲際導彈“火星-17”型試射取得成功,這與韓美上述研判有所不同。據悉,韓美認為朝媒可能發佈了對此前導彈試射場面加以編輯後的照片和視頻。朝鮮今年以來共進行三次“火星-17”性能測試,但均未公開試射場面。
部分專家也指出,朝鮮公開的照片和視頻中的氣象情況不同於實際情況,因此不排除朝鮮謊稱事實的可能性。朝鮮發佈導彈試射消息後,韓軍內部也質疑朝鮮發射“火星-17”洲際導彈主張。韓國聯合參謀本部相關人士曾表示,韓美情報部門正對多種可能性進行分析。韓美此次是否對外公佈上述評估內容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