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电文中,总理对已查处多起与假冒食品、药品及医疗设备有关案件的职能力量和若干地方政府给予表彰。然而,总体形势仍复杂难测。
总理要求各部委、地方加大检查力度,严厉处理违法行为和与违法者勾结的干部。同时,责成卫生部尽早向政府提交以修订、补充关于食品安全的2018年第15号《议定》。此指导体现政府坚决保护消费者和合法企业权益的决心。
根据读者的反映,民众对此特别关心、赞同,并期望打击假货、走私的斗争能更坚决、更务实地开展,并取得长远的效果。
因买到假奶粉、假药而惊慌失措许多读者表示对假货现状的担忧,尤其是假冒的保健品、药品和儿童奶粉仍在市场上泛滥。
寓居永隆省的玲姐在一个专门出售随身携带商品的社交网群组中给孩子购买奶粉。据卖者说,她购买的是从法国进口的外国奶粉,每盒比超市便宜约15万元。她说:“我姐姐在媒体上看到有关假奶粉的资讯后,便上网检查,结果吓了一跳,发现我买的奶粉在假奶粉名单里。孩子喝了一段时间,所幸没有出现任何健康问题,去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异常。”
读者胡燕不满地说,没有什么比假药和保健品更可怕。吃药是为了治病,而吃到假药,无异于毒害自己。她叙述:“我曾经在网上买过一些强健骨胳和关节的保健品。外观和正品一模一样,但服用后却没有任何效果,后来查证才知道买到假货。我不仅因为损失了钱而感到不满,更担心的是自己吃进了劣质的物质。”
看网络推荐后去吃内脏,现在心惊胆战!
除了假货外,走私,尤其是动物内脏、来历不明的化妆品、香烟等走私情况依然是备受关注的热门议题,严重影响社会健康和市场秩序。
面对职能机关最近扣留大量变质、未经检疫的走私动物内脏的情况,读者阮氏意薇透露说:“我之前在网上看美食推荐视频后,就去那些店欣赏。现在看到这些资讯,我真的太震惊了。”
读者明舒以前用过一款越南美白霜,刚开始使用时没发现有异常。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的脸上出现青筋,甚至皮肤上出现裂痕。她说:“那家化妆品公司也提供辨别假货的方法,但假货做得非常逼真,很难分辨。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皮肤状态不好,就停用,并去看医生。医生说,产品里可能含有皮质类固醇,长期使用会腐蚀皮肤。我太害怕了,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使用那种化妆品。”◆
假药威胁病人健康
据东区科技大学健康科学系一级专科药师武贤荣表示:假药危害巨大,尤其对重症或慢性病患者。假药通常不含活性成分,或含有重金属、丙二醇等有毒杂质,可能导致过敏、中毒、消化功能失调,甚至死亡。
现在,许多来路不明的假药获贴上治疗药物的标签,模仿医生处方,容易使患者混淆。使用假药的常见症状是病情没有好转,甚至恶化,检查结果异常。原因在于一些进口单位放松监管,让假药混入市场,甚至有企业伪造证件以避免被职能机关发现。
为了避免假药风险,民众应该只在合法药局、医疗单位购买药品;切勿透过社群网或电商平台买药。购买时应仔细检查包装资讯,包括批号、有效期限、注册编号、防伪标签以及越南语副标签等。如对药品质量存疑,应立即带至医疗单位检查以得到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