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越南商品进军美国市场 本市将迁移河涌与沿岸住房 国家主席出席海防市投资促进会议 纺织品成衣部门上半年出口近220亿美元 政府总理范明政接见日本丸红集团总裁 促进并扩大腰果新出口市场 DKI瞭望台续谱不朽英雄赞歌 西贡新港引进12台高技术起重机 国货地位提升与出口猛增 拟对土地法律政策加以调整补充 正确决策之初步成果 越南航空业迎来旅游增长与国际运输需求热潮 核心技术亮相 2025 年国际科技展 工业生产指数达2020年以来最大增幅

本市“同乡行业村”:拾荒人生

在本市旧邑郡黎德寿街的各条小巷里,汇聚了许多拾荒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困境,但大家依然和谐共处,守望相助如同一个大家庭。

拾荒村主要是永福同乡人。
拾荒村主要是永福同乡人。

这里的拾荒者大多数来自永福省。他们自90年代开始来城市谋生,决心改变生活。前人带领后人,大家带着亲戚、邻居一起干。有人甚至带着全家捡破烂。

同乡带领入行

穿过弯弯曲曲的巷子,我们终于来到了“拾荒村”。这里许多人的脸上都露出疲惫的神态,但他们仍勤奋地将装满纸板和塑料瓶的推车运送到黎德寿街2号巷的破烂回收站以出售。我们出于好奇而向坐在垃圾堆旁边的中年妇女打听。尽管汗水湿透了背心,她还是小心翼翼地捡起一件件废弃的旧衣服。她的名字叫阿贴,家乡在永福省安乐县,今年60岁。她说,永福同乡的拾荒村散布在黎德寿街各条小巷里,因为其他郡的房租太贵了,只能在这里租房。她没有具体透露有多少人,只是说很多,男女老少都有。“这个区域都是我村的人,哪个县都有,最多的是安乐县、永祥县和三岛县。这里的永福人专门捡破烂和拆除混凝土……”

“拾荒村”的永福人告知,过去,该区位于泥泞的空心菜河岸边,臭气熏天。每当下雨的时候,黑漆漆的河水上涨,涌进房子里。起初只有几个人捡破烂,后来看到收入不错,就带着亲戚和孩子来到这里,于是人数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小村。

被问及从乡村来到城市的第一天时,贴婶忆述她对每条街道以及城市的喧嚣生活感到不知所措。但在同乡的帮助下,她逐渐习惯了新的生活,学会了靠拾荒维生。“1999年,我到林同省务农,但一直失败。听家乡人说去胡志明市捡破烂可以赚钱,所以2001年,我们夫妇俩决定南下。在这里,同乡们指引我如何从一个郡到另一个郡买卖。我非常感激自己的同乡。”

在城市里谋生了20多年,贴婶表示拾荒仍然比在家务农好,因为钱财有出有入。她和丈夫从大孩子四年级时就与孩子们分开了,现在他们已经大学毕业,有了稳定的工作。离开家乡的那天,夫妇俩决心给3个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到了胡志明市后,她捡破烂,丈夫去买旧电视和冰箱……离开孩子,一开始时她非常煎熬,但为了孩子的未来以及刻苦耐劳工作,夫妇俩现在已经在这个行业坚持下来。贴婶的“捡破烂之行”从早上8时开始,晚上9时才回家,日均收入10万至30万元。但今年不景气,往年每公斤废纸卖得5000元,如今只有2000元,赚取700元。

小村情深

在这个拾荒村里,爱心与分享已经成为习惯,帮助每个人克服城市中的困难。贴婶表示,她的同乡们相处融洽,很少发生冲突。大家总是互相帮助、指导一起工作。如果有人生病了,大家就慰问鼓励。拾荒的时候,要是有人获赠送面包、水果,都会带回来与全村人分享。她指向刚从巴沼街市垃圾场捡来的一袋橘子,笑着说:“我刚刚捡到了橘子。这个橘子不好看被扔掉,我把它捡起来并请同乡一起吃。当他们问在哪里买时,我说是从垃圾场捡的,但没有人嫌弃。我家乡的人生活艰苦,有什么就吃什么,不会抱怨。”贴婶真诚而乐观的笑容感染了身边的人。

我们跟着贴婶来到他们的出租住房。映入眼帘是黑沉沉、潮湿和闷热的一排排房子,而这却是数十名离乡别井的劳动者之暖窝。贴婶的房间约8平方米,月租200万元,已含水电费。房里摆满了各种物品和家具。我们注意到,电视、电锅、锅碗瓢盆和衣服等有价值的资产都是从垃圾场收集来的。

约10分钟后,一名女子回来,跟贴婶打了招呼。她是天婶(64岁,籍贯永福省安乐县),与贴婶一样跟着家人和亲戚来西贡捡破烂,至今也有20年了。她们将彼此称为“姐妹”。天婶告知,每天晚上她都去贴婶的房里聊天解闷。也许,对于同乡来说,“同事”都是能够理解彼此在繁华闹市中的生活和故事的人。在拾荒村里,他们每天弯着腰从人们丢弃的东西中捡起两餐,但大家仍然互相帮助、团结、关怀共同处境的人。

在离乡别井的永福人眼中,这是一个充满人情味、充满爱的租房区,并且成为了他们在一天为生活奔波后、在疲惫和忧虑之后想要寻回的宁静角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