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航空业迎来旅游增长与国际运输需求热潮 核心技术亮相 2025 年国际科技展 工业生产指数达2020年以来最大增幅 经济论坛寻求实现两位数增长措施 信贷余额激增达逾1. 72亿亿元 各工业区力争引进逾37亿美元投资资金 越中一致同意推动多领域的双边合作 旅游消费需求激增助力贸易劳务业增长 范明政总理建议推动签署越巴及越南-南方共同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政府总理范明政会见巴西各大经济集团领导 解决民营企业资金难题 范明政总理在里约热内卢胡志明主席纪念牌前敬献花圈 重构南部东区发展空间 上半年农林水产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逾15% 重绘山河 凝聚合力:党意民心的深度契合 新城市 新愿景 本市与中国广州市加强全面合作关系

氣候暖化衝擊日本漁業 漁民或人工養殖

綜合報導,氣候暖化衝擊日本漁業,漁獲連續多年下降,去年總量只有80年代的三成。即便是北海道的漁民也叫苦,當地三文魚和海膽近年來大減。日本專家預估,這一情況將延續;現在,日本政府鼓勵漁民轉型,積極推動人工養殖。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7日報導,1984年日本漁民總捕獲量可達1150萬噸,但去年卻只有315萬噸。
氣候暖化衝擊日本漁業,魚獲連續多年下降,去年總量只有1980年代的三成。(圖源:彭博社)
氣候暖化衝擊日本漁業,魚獲連續多年下降,去年總量只有1980年代的三成。(圖源:彭博社)
日本人最愛吃的一些魚種捕獲量也銳減,例如秋刀魚比10年前少九成,日本飛魷魚少八成,三文魚少六成。針對捕獲量減少,日本水產廳專家委員會分析,“可以考慮的因素多,但全球變暖導致海水溫度升高和洋流變化是一大原因。”北海道是日本最大的漁場,當地大學聯合海洋研究機構提出氣溫數據指出,7月份,日本海北部和北海道東南部的海面溫度,比正常高出2至4攝氏度左右。據報導,北海道面向太平洋沿岸在九月發生大規模赤潮,已造成約2.77萬條鮭魚和約2700噸海膽死亡。

日本漁業團體對氣溫變化極度擔憂,各地漁民都召開應對會議,探討這個影響生計的課題。海洋溫度升高影響產量,迫使日本漁業必須積極走向不受海洋氣溫影響的“人工養殖”。據報導,全球包括淡水的水產養殖產量在過去20年裏已翻了兩倍,超過總漁業產量的50%,但日本目前只有20%是人工養殖。

另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水產廳10月時決定,為打擊偷捕,關於向水產品分配編號管理商家之間交易的新管制對象,決定列入海參、鮑魚、日本鰻的“鰻苗”這3類水產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