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公約》秘書處介紹,本次大會一個重要目標是完成與《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相關的談判。
其中,關於《巴黎協定》第6條的談判較為重要,這將為推進國際氣候市場發展提供指引。此外,會議還將討論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適應、損失、透明度、融資和能力建設等議題。
秘書處執行秘書帕特里夏‧埃斯皮諾薩在會前聲明中說,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狹小時間視窗口快速關閉,必須儘快部署所有的多邊合作工具,讓這次大會成為一個啟動平台,使得全球能更具雄心地走上低碳路徑。
英國扶貧慈善組織樂施會(Oxfam)2日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過去10年間,氣候變化已成為一些國家內部居民流離失所的最大動因。氣候引發的災難每年迫使約2000萬人離開家園──相當於每2秒鐘就有一人流離失所,這使得氣候變化成為10年間造成國家內部流離失所的最大動因。報告指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和地區對全球碳污染幾乎沒有責任,但在氣候引發的流離失所方面,他們所受影響卻最大。據預計,未來極端天氣事件的嚴重性和發生頻率都會上升,因此樂施會呼籲國際社會為受緊急氣候情況影響的貧窮國家提供更多災後重建資金。
報告稱,中低收入國家(如索馬里、印度)人口因極端天氣災害而流離失所的可能性是西班牙、美國等高收入國家的四倍以上。大約80%的流離失所者生活在亞洲,亞洲低窪沿海地區的城市特別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和風暴的影響。此外,古巴、多米尼加和吐瓦魯等發展中島國受影響尤其嚴重。在2008年至2018年間,因極端天氣災害造成的流離失所率最高的前10個國家中,有7個是發展中的島國。該報告分析了國內流離失所問題監測中心2008至2018年的數據,發現發展中島國居民因極端天氣災害而流離失所的可能性是歐洲居民的150倍。
樂施會氣候和糧食公正政策負責人蒂姆‧戈爾認為,國家內部流離失會產生經濟和社會成本。戈爾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稱:“受影響最嚴重的總是那些最貧窮、最脆弱的人,尤其是女性。這種情況確實撕裂了社區的社會結構。”戈爾說,類似索馬里這樣極端天氣和社會動盪並存的國家,國內流離失所風險更加嚴重。戈爾補充說,龍捲風等極端天氣往往引人關注,但類似海平面上升等緩慢發生的現象也會造成流離失所。洪水影響低窪沿海地區農業用地後,土地可能無法再被耕作,居民將被迫永遠離開這一地區。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氣候變化大會開幕前舉行的記者會上呼籲加強“問責、責任和領導力”,以結束全球氣候危機。他表示,在未來幾天,各國政府需要“增強雄心和承諾”。古特雷斯表示,迄今為止的努力“完全不夠”,除非採取更激烈的行動,否則《巴黎協定》的承諾仍然意味著氣溫上升3.2度,但達到1.5度的目標“仍然觸手可及”。他表示,“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技術已經具備,希望的信號正在成倍增加。各地的公眾輿論都在覺醒。年輕人表現出非凡的領導力和動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