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華畫僧李雄風
早於12年前在優秀藝人李克柔畫家的介紹下,我認識了來自美國洛杉磯的畫僧萬峰山人--李雄風。時隔數年後又在第六郡草堂禪寺的暫時寺廟裏參加了畫僧與本市著名畫家、李松年、張漢明(已故)、李克柔、張路等的交流活動。經過這兩次的結緣,我對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知道他也是越南華人,在越南剃度出家,他的藝術基礎也在越南奠定。
1946年出生於越南海寧省(今為廣寧省),祖籍廣東花縣的李雄風,號萬峰山人,法名今三。早年受教於越南草堂禪寺妙緣本善大師、台灣白聖長老、方東美、逯宏勛教授等前後十年,先後畢業於台北圓山戒光佛學院及中國佛教研究院,美國普林頓大學宗教學博士。移居香港後,曾從學於張大千、趙少昂、曾後希、梁伯譽等中國國畫大師門下學習山水、人物、花卉、走獸等傳統水墨畫。
定居美國洛杉磯後,當時整個廣闊的聖蓋博地區新舊移民華人很多,竟然沒有一間畫廊。李雄風毅然投入開辦文淵閣畫廊,提供給陸續到來的亞洲藝術家一個活動空間,也是新來藝術家們對外接觸的第一個視窗。當年華人唯一的藝術界團體“洛杉磯華人藝術家雅集”的展出、籌募基金都在文淵閣進行,第一個加州書法學會也是在該畫廊成立的;是當時洛杉磯華人文化藝術活動的主要場所。
近年李雄風以禪修靜心思考,潛心將數十年修習的詩書畫與佛學、修證新的結合,創作演繹佛經的智慧系列出版發行,作為藝術弘法的心願。之前在草堂禪寺與時任住持釋日修和尚敘舊時,李雄風希望在新寺異地重建落成後能辦佛畫展,以此回饋故鄉,回饋曾孕育自己成長的祖堂。然而,遺憾的是,草堂禪寺落成時剛好是世界各地爆發新冠肺炎疫情,李雄風未能回鄉出席落成典禮,之後又是釋日修和尚圓寂,佛畫展的計劃在短時間內亦難以落實。雖然如此,但李雄風對故鄉的文化事業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一直通過互聯網關注“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的活動,最近還專程為陳列室創作了一幅“布袋和尚圖”,畫中他題詩道:
誰把摩尼落世間,我來莫使入塵寰,
歡欣笑取明珠去,緣會相逢再奉還。
並付對聯謂:許我化度無定處,與君相見有前緣。
在談及自己為何支持“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時,李雄風表示,胡志明市華人聚居眾多,也是越南的一大經濟群體。近年一群熱愛民族文化的華人青年成立了“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收集各時代留存下來的文物,也呼籲原來各地越華人士捐贈文物充實內容。他應邀創作捐出此近作,也是作為不忘生於斯長於斯,飲水思源的一種感恩回饋!
李雄風現任美國普林頓大學教授,天津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美國國際美術家協會會長,美國草堂寺住持等職務,以文傳道,以藝弘法,以行揚善,以靜養心,不愧是位當代傳奇畫僧。

嶺南傳人趙偉雄
最近,“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通過堤岸嶺南畫派第三代傳人、華人文化愛好者劉金鐘轉交其師伯趙偉雄所創作的“梅花圖”。梁少航大師這位許多年音訊全無的入室弟子一下子受到我的關注。
趙偉雄畫家生於1943年,祖籍廣東台山田稠村。性情和藹、恬靜好學的他自小就喜歡執筆描繪。後來獲得文幻塵畫家推介跟隨嶺南畫派一代宗師梁少航學畫,在恩師的循循善誘下進步如飛,所繪的山水、人物、花卉、魚蟲、鳥獸等無不栩栩如生,受到社會好評。昔日西堤畫家為社團公益活動舉辦義展籌款是一種很好風氣,熱心公益的趙偉雄曾多次為各醫院、學校、社團籌款展出,故有慈善畫家之稱。1962年他的作品入選第一屆國際美術展,1971年至1974年每年一度的全國美術比賽也連續四屆入選,獲頒發金章、獎狀,當時華人畫家僅他一人獲得此殊榮。後來他在堤岸創辦偉雄畫苑,致力培養後輩,學生甚眾。
1978年趙偉雄移居西德,從此為了生活幾乎沒有與越南的親朋好友聯繫。他說,移居他鄉一切須從頭再來,所以生活十分困難。那時候他要集中所有時間來畫畫和教授繪畫,妻子沈慧是他最大的精神支柱,協助他交際和照顧好家庭,讓他可以全心全意地從事藝術活動。直到妻子去世後,他才跟旅居澳大利亞的師弟楊衍柏聯繫,可是因為工作忙碌和現在年事已高,他始終沒有機會回鄉一行,這也是他的一大遺憾。今年初,其師侄劉金鐘通過楊衍柏畫家的推介,聯繫上了趙偉雄,老人家非常關心越南目前的水墨畫界活動,尤其是師兄弟們和門生的概況,其中得悉兩名學生鄭輝和裴映雪還留在國內,所以畫了兩幅作品寄回來托劉金鐘轉送給兩位愛徒。對於恩師的一片心意,裴映雪非常感動,也非常珍惜,但為了延續恩師傳承文化的精神,裴映雪決定將恩師畫贈的“梅花圖”捐贈給“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讓老人家的作品在這裏世代相傳。對於愛徒的善舉,趙偉雄畫家高興之餘亦深感安慰,他希望有機會能回鄉一行,親自到陳列室去回顧西堤華人的前塵往事。
兩位旅居海外的越華畫家始終情繫故鄉,因為客觀因素而不能回鄉走走,但卻通過不同的方式對家鄉的民族藝術事業予以支持,也因為這份情緣,使得“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在華人文物保護工作上更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