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超過一個月時間有哪些習俗?首先是臘月初八吃臘八粥,就是集八方食物合在一起和米煮一鍋,煮粥的原料是各種豆類和果蔬,而臘八粥是可說是農產品的展覽。臘八粥有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也用以慶祝豐收。接著是十六尾牙,無論做生意的或沒做生意的,這一天都酬神、拜祭祖先。臘月二十三送灶王爺上天(謝灶),這日俗稱“小年”,民間用甘蔗、肥豬肉“賄賂”灶君上天說好話,下界保平安。年二十八洗邋遢,就是年底大掃除,“掃走霉運”,辭舊迎新。
不過現代人不固定於這個日子,總之在春節前就必須做好大掃除。其實這個習俗很合理,也許我們一年忙到晚,少有時間由內到外,由上到下打掃衛生,這對環境清潔並不很好,老祖宗就定下這個習俗來清潔居家環境。按照昔日的農業社會,這時候是農閒,大掃除就一家人齊來做,讓一家大小一起勞動更能增進親情,同時也可以教孩子們熱愛勞動,對培養孩子的品德、分工合作的精神很有好處。
換揮春、貼春聯,也是辭舊迎新之意。本欄目另有專文敘述,這裡不重提。行花街,逛花市,這是廣府人的習俗。“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滿街排,這朵紅花鮮,那朵黃花大,千朵萬朵睇唔晒。阿媽笑,阿爸喜,人歡花靚樂開懷……”,這首中國廣州民謠,描述的正是家家戶戶逛花街的情景。行花街,逛花市也是本市華人最喜愛的過年活動之一,選擇幾盆花卉作新年擺設,增加喜氣洋洋的氣氛。
除夕夜守歲習俗,以往這個守歲習俗很受重視,一家人吃過團年飯圍在一起談談笑笑,嗑瓜子、吃糖果、餅乾守候到子夜,當過了12時,也就是踏入年初一凌晨,長輩給晚輩派壓歲錢祝一年平安,晚輩向長輩叩頭祝新歲之後才去就寢。可是現在工業社會不是以前的農業社會,很多事情都改變了,平日各人都很忙碌,放年假誰都想放鬆自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因此年輕人守歲也是與朋友們在外面通宵達旦、吃喝玩樂或者進廟上香;平日忙於上班的人,趁機睡個飽,而上了年紀的人也早就進入夢鄉了。
不過,除夕吃團年飯大多數家庭還保留這個習俗;新時代的家庭也有上館子吃團年飯。至於筆者則更喜歡一家人在家裡吃團年飯,那更有“家”、有“暖”的感覺。因為筆者老家在鄉下,我們兄弟平日各自四處奔波謀生,一年一家人能聚首算起來不足15天,就只有年假才能真正團聚約一週時間,初四或初五又各自忙著上班去了。
拜年習俗,年初一開始就連續幾天與親戚、朋友、上司、同事、鄰里等互相拜年,見面說恭喜等吉祥話。進入網絡時代的今天,盛行網上拜年,或者趁著假日到各地旅遊,又或者與好朋友約在一起聚會,吃喝玩樂。互相走訪拜年已逐漸減少了。華人受佛教、道教、儒教的影響,是一個宗教信仰濃厚的民族,民俗節日,尤其是春節更少不了“拜拜”,拜天地、拜神佛、拜祖先的習俗是不可少。
大年初一不少家庭有煮齋菜拜神、拜祖先的習慣,祈求一年平安順遂。不過在除夕團年飯特意煮多一點餸菜留到年初一來吃剩菜,寓意“年年有餘”這個俗例也有不少家庭沿襲下來。
年初二“開年”,很多家庭都規定兒女“開年”拜過祖先之後才可以遠遊,到現在不知道還有多少個家庭奉行。這一天也是嫁出去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探望父母家人,並在娘家吃飯,派利是給娘家的小孩子。年初七過“人日”,年初七被稱作“人日”,即“人的生日”,按照“占書”記載,上天造物的 順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穀”,所以初七就是人日。當然,這一天也是要煮點好吃的了。
正月十五元宵節,華人元宵節延續了初期與燈火相關的習俗,如賞花燈、猜燈謎等習俗見於多個地區。這個節日,本市華人盛大慶祝,第五郡文化中心組織穿民族服裝、舞獅舞龍、歌舞隊等遊行。各寺廟,尤其是華人廟宇的香客異常擠擁,人人值新春到廟宇祈福。不少廟宇舉辦聖燈會籌款做善事,幫助貧困人家。這節日之後,人人正式投入工作,學生也收拾春節期間的散漫心情,專心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