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总书记苏林会见马来西亚上议院议长阿旺比米 越马发表联合声明 将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政府总理范明政与多米尼加总统阿比纳德尔举行会谈 政府总理范明政会见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 G20峰会:范明政总理提出三个消除全球饥饿与贫困的战略保障 政府总理范明政抵达巴西,开始G20峰会之旅 国家主席出席202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国家主席梁强与秘鲁总统迪娜·埃尔西利娅·博鲁阿尔特·塞加拉举行会谈 国家主席梁强抵达利马 开始访问秘鲁和出席APEC领导人会议周之行 党中央总书记苏林与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越南与智利发表联合声明 越南国家主席梁强与智利总统博里奇举行会谈

米開朗基羅10件曠世之作(下)

當我們提及文藝復興的高峰時期,便不得不說起米開朗基羅‧布奧納羅蒂(1475-1564),那高峰之上的制高點。作為一位舉世無雙的雕塑家、傑出的工匠、猶疑卻技藝超群的畫家,米開朗基羅不僅在他所處年代是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更可能是迄今為止最舉世聞名的藝術家之一了。
《摩西》(Moses)。
《摩西》(Moses)。
(上週四本專欄已登次序從10到6的5件作品。今天,本篇向讀者續登次序從5到1的5件作品。)

5.《摩西》,1513-1515
1505年教皇委任米開朗基羅為他設計墓穴,而這件《摩西》則表現了聖經中摩西故事的一個具體瞬間。當摩西扛著印著十誡的厚重石板從西奈山往下而行時,他看到他的人民開始崇拜一個異教象徵:金牛犢。摩西自然十分生氣,而米開朗基羅正是將這份怒火十分精妙地在他的這尊八尺高的坐立雕塑上展現出來。然而摩西並不僅僅是坐下的。他的左腿與臀部轉向左側,而他的肌肉發達的軀幹卻面向右側。整個造型緊張而富有力量。儘管摩西望向左側,但他的鬍鬚卻掃向右側,從而展現出一種迅捷的動感。

4.《哀悼基督》,1498-1499
在15世紀,與意大利不同,聖母瑪利亞將從十字架上被取下的基督攬入懷中,又名“哀悼基督”的主題經常出現於北歐藝術作品中,而在意大利的作品中並非如此。所以當一位法國紅衣大主教請求年僅23歲的米開朗基羅為他的葬禮紀念碑雕刻一尊該主題的塑像時,他欣然接受了這個挑戰,因為他知道自己將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戰績。正是這尊《哀悼基督》(Pietà)使人們記住了米開朗基羅的名字。
米開朗基羅10件曠世之作(下) ảnh 1 《哀悼基督》(Pietà)。
3.《最後的審判》,1536-1541
這件作品所表現出的動盪感也許是其引起今人共鳴的原因。那些於受虐的運動中被束縛與羈絆著的熙熙攘攘的身體正是米開朗基羅最鮮明的標誌。藝術家的晚期作品拋棄了文藝復興高潮時期的那份神聖的和諧以追求一些更具風格主義和更現代的東西。
米開朗基羅10件曠世之作(下) ảnh 2 《最後的審判》。
2.《創造亞當》,1508-1512
這幅史詩般巨作的核心便是《創造亞當》(The Creation of Adam):上帝伸出他的手指指向一個全新鑄造的人,那就是亞當,並將即刻賦予他生命。幾乎沒有任何藝術家像米開朗基羅那樣戲劇化地描繪這個場景。而且即使是在我們所生活的世俗年代,這幅畫實際上也常常被作為整個《創世紀》故事的轉喻出現於當代文化中。它出現的次數如此之多以至於我們也許會忘記它是藝術劇院中令人讚歎的一幕。
米開朗基羅10件曠世之作(下) ảnh 3 《創造亞當》(The Creation of Adam)。
1.《大衛》, 1501-1504
米開朗基羅雕刻大衛時年僅26歲。即使是在當時,這尊雕塑也以其無敵的技藝使這位藝術家聲名鵲起。這尊雕塑高13尺。米開朗基羅開始雕刻《大衛》時。這塊大理石已經被另一位藝術家開始雕刻,但那位藝術家由於石材結構上的局限而中途放棄。可是這些情況並未打擊米開朗基羅接下這個任務的決心。他明白,即使這塊石頭有再多缺點,他還是掌握了足夠的技藝以創造這一傳奇◆
米開朗基羅10件曠世之作(下) ảnh 4 《大衛》(David)。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