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这粽子真好吃,是谁发明的啊?”他一边咬,一边问,眼睛亮晶晶的。
妈妈愣了一下,露出微笑:“这是我们华人的传统食物,特别在端午节才吃的。”
“端午节?那是什么?学校只说6月有儿童节呀。”安安歪着头,困惑地问。
妈妈望向厨房,那串还未拆开的粽子静静地挂在墙上,像一段沉默的记忆。她叹了口气:“是妈妈没把故事讲好。以前外公告婆总会在端午节时包粽子、讲古早的传说,但现在大家都太忙了,渐渐就忘了。”
这时,阳台传来拖鞋声。外公推开纱门走进屋,听见两人的对话,微微一笑:“既然安安想知道,那外公来说个故事吧。”
安安立刻坐正,小脸上写满期待,连粽子也忘了吃。
外公的声音缓慢而低沉,像远古飘来的风:“很久很久以前,中国有位忠臣,名叫屈原。他满腔热血,忧国忧民,但却被小人陷害,被国王放逐。当他的国家灭亡,他心如刀割,最终投汨罗江以死明志。”
安安屏住呼吸,手里的粽子都握热了:“那……大家怎么办?”
“百姓听闻消息,悲痛万分。他们划着小船去寻找屈原,把饭糰包上竹叶,丢进江里,希望鱼儿不要伤害他的身躯。这,就是粽子的由来。后来,人们又划起龙舟、敲锣击鼓,只为纪念这位宁死不屈的诗人。”
安安垂下眼,望着手中的粽子,彷彿第一次真正看见它。他轻声说:“原来,不只是好吃,里面还藏着一个人的故事……屈原爷爷的故事!”
外公微笑着摸摸安安的头,语气中带着温柔的叮咛:“没错,孩子。每一个节日,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记忆与情感。你要记得,这不仅仅是吃粽子,更是传承故事的时候。这些故事,不仅是历史的片段,也是你我之间心灵的联繫。”
妈妈站在旁边,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声音柔得像风:“爸,你说得对。现在大家忙碌,很多传统似乎被忽略了。我们不能只让孩子记得‘吃’,却忘了‘为什么吃’。我们是该承担起这份责任,让他们知道这些节日的意义。”
外公点了点头,语重心长:“是啊,这不仅是对祖先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承诺。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不能在时间里沉沦。”
粽子的香气再次飘满屋子,这一次,安安咬下去的,不只是糯米与咸肉,而是千年流传的历史滋味,一个关于责任与传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