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总书记苏林会见马来西亚上议院议长阿旺比米 越马发表联合声明 将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政府总理范明政与多米尼加总统阿比纳德尔举行会谈 政府总理范明政会见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 G20峰会:范明政总理提出三个消除全球饥饿与贫困的战略保障 政府总理范明政抵达巴西,开始G20峰会之旅 国家主席出席202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国家主席梁强与秘鲁总统迪娜·埃尔西利娅·博鲁阿尔特·塞加拉举行会谈 国家主席梁强抵达利马 开始访问秘鲁和出席APEC领导人会议周之行 党中央总书记苏林与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越南与智利发表联合声明 越南国家主席梁强与智利总统博里奇举行会谈

網約打車有助促進客運業發展

在傳統計程車與Uber、Grab網約打車服務之間激烈競爭中,不僅傳統計程車企業遇到困難,連Uber、Grab司機也因為車輛過多,導致收入下降而要轉行、甚至是陷入負債的困境。
大部分Grab司機每月須支付約1000萬元汽車租金和向公司上繳約25%運費。
大部分Grab司機每月須支付約1000萬元汽車租金和向公司上繳約25%運費。
由於網約打車服務業的興起,不少人已紛紛投資,甚至貸款購車以經營,期望每月可賺取數千萬元的收入。然而,許多場合卻要不斷補貼虧損。
虧損,負債
家住舊邑郡光中街、曾在某建築公司工作的裴晉高1年多前轉行從事網約打車服務的司機。他告知,以逾3億元銀行貸款和本身的2億元存款購買汽車,如今每月要向銀行還款2000多萬元。初期,他每月載客的收入約達近1500萬元,但近來同業越來越多,加上還要繳納新稅款,導致其收入下滑。之前,未扣除油費可日收100萬至120萬元,現已減為70萬至80萬元。因此,裴晉高要同時加入Uber和Grab司機隊伍,才夠維持生計。他告知,若乘客搭乘短程,且又遇上交通堵塞,就可能會虧損。
Grab、Uber經營模式不再順暢導致第二郡運輸企業主理人阮方也遇上困難,必須出租車輛。本來從事牽引車經營的他覺得投資Grab和Uber將會收穫高利潤,於是便變賣了兩輛牽引車,再向銀行貸款逾20億元與友人合資,以投資12輛汽車從事Uber服務業。初期,每月收取的利潤高達3000萬至4000萬元,但數月後,隨著乘客量減少,其收入也下降逾四成,司機們由此退還車輛。阮方失望地說,旗下汽車每日租金是40萬至80萬元,但由於無人租用,所以8輛汽車都停放在存車場裡,其致富夢想最終落空了。
家住新平郡的Grab司機阮明鋒透露,近期儘管每天駕駛16個小時,但仍達不到此前每日150萬元的收入。他說,如今在一條街道上有數百輛Uber、Grab汽車和傳統計程車,加上Grab摩的、傳統摩的等正快速發展,導致司機們在扣除一切開支後的每日收入只約20萬至30萬元。他說,這份收入只夠支付生活費而無法負擔借貸購車的債務。不僅如此,Grab 4座汽車和7座汽車的運費從3月13日起分別減為每公里9000元和1萬1000元,導致司機的收入更低。
給交通帶來巨大壓力
運費具競爭力的Uber和Grab客運服務快速發展為消費者帶來便益。然而,同時也帶來不少煩擾。家住舊邑郡的阿慶不滿地憶述,他日前到河內市出差,但在新山一機場門口區域被塞車逾15分鐘,原因之一是這區域有大量Uber、Grab反覆繞行和候客所致。南方航空港務代表確認,確實有大量Uber、Grab汽車出入機場,但很難監控。在機場周圍區域慢駛和反覆繞行的車輛更難以處理。
市公安廳陸路鐵路交警科新山一交警隊長范維靈告知,新山一區域歷來都被視為交通堵塞黑點。Grab、Uber等客運服務和傳統計程車的活動導致這區域交通壓力增加。近期,交警須加強與郡級公安、秩序警察、青年突擊隊配合,在車流量大的路口疏導交通以及解決各項突發事故。
確保持久發展
不少意見認為,儘管不應該禁止Uber、Grab客運服務,因為有利於消費者,但仍須做好對這一運輸模式的管理工作,以確保平等,同時須設法妥善管理。
市計程車協會主席謝隆喜對此問題提出意見:本市的計程車數量從2010年以來獲控制在1萬1000輛以下。但市交通運輸廳確認,為按合同方式活動的車輛(大部分是Grab、Uber汽車)簽發了2萬份營運許可證。河內市計程車協會主席杜國平告知,河內市交通運輸廳自2011年以來已  控制計程車企業的車輛數量增長,只可以替換舊車。迄今,河內市取得營運許可證的計程車數量為1萬8829輛,從各省到河內市的計程車數量為3000多輛。Grab、Uber汽車約達1萬輛。
經濟專家吳智隆副教授、博士強調,須設法促進計程車經營市場健康地且持久發展,尤其是須制定可營造平等競爭環境的管理政策。目前,不容易辨認Uber汽車。他提議須對不執行稅務規定及公然違規的單位予以嚴懲。特別是,不僅Grab、Uber客運服務,任何企業(包括傳統計程車)都可以應用資訊技術,以給乘客帶來便利。其實,Grab、Uber獲視為力促計程車公司改變的自然壓力。
一名交通運輸專家認為,競爭日益激烈是加強調節力度的機會。國家的任務是營造平等的競爭環境,至於企業是否能維持運作還是被淘汰將由消費者來決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