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臘月廿八上午,居住在第八郡的華文《西貢解放日報》社發行部員工周志雄與妻子拿著其已故祖父周沛祥老先生的“華僑登記證”到“西堤華人懷舊物品展”現場捐贈給我們。這是他第二次向我們捐贈懷舊物品,而且他還答應我們將繼續搜集祖父和姑姐們留下的物品捐贈出來。
周志雄的祖父於1900年在廣東南海出生,10多歲的時候便隨著同鄉們的下南洋風潮來到了堤岸。周沛祥在平東岸邊的芹玉街(今為高春育街)向印度人租了房子,開始了自己異國他鄉的生計。芹玉街當年的房地產多為“馬來鬼”(印度人)所開發但其主要結構還是按照法華建築風格來設計,特別是充滿著廣州的西關風情,許多房子都是裝上趟櫳門。周志雄的祖屋當年也是趟櫳門,約於10年前他們修建房子後才拆掉。
華人觀眾參觀周志雄捐贈的百年木櫳。
當年為了生計,他祖父在堤岸經營了多種行業,最早從事四色牌印刷,後來生產木製天九牌,南方解放前後是生產肥皂。生意雖然起起落落,但老人家對唐山家鄉的那份關懷從沒間斷,經常給家鄉的父母寄生活費和修葺祖屋費用。而老人家最大的心願是有朝一日可以返鄉,可時局不穩,環境不允許,老人家最終未能落葉歸根,1980年客死異鄉。
周志雄的父親是在堤岸出生的,但由於成長後為躲美帝兵役,他到了高棉(柬埔寨)去投靠在金邊市經營金龍皂廠的叔叔,並在那裏成家立室。周志雄姐妹3人均在金邊出生,到了12歲那年(1974年),柬埔寨局勢不安,其父親把他和妹妹先送回堤岸跟祖父及姑姑們生活。回到堤岸後他在第八郡能安學校(即現時的李太祖學校)讀書。翌年南方解放,而他的父母和大姐姐在波爾布特的殘殺中失去了生命。周志雄兄妹在3個小姑獨處的姑姐們養育下成長。
他的3位姑姐生活節儉,家裏很多舊的東西都不願意扔掉,所以之前無論是天花板上抑或床底下都堆滿了祖父或她們留下的物品。周志雄說,他們家裏以前就像廣州西關的老房子,所有傢具和家裏的擺設都很傳統的,隨著姑姐們相繼離世,他也逐漸清理她們的遺物。去年年底他和妻子繼續收拾房子,準備把部分舊物品給清理掉。剛好在這個時候,他看到了筆者在華文《西貢解放日報》的廣告版上刊登“華人懷舊物品徵集啟事”,於是決定把一批準備清理的舊物品贈送給筆者提倡的“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成立計劃。
在周志雄贈送的一批舊物品中,筆者認為極具華人歷史價值的是那個木櫳。按照筆者的推算,這個木櫳有將近100年的歷史,是以紙皮和木板打造的,裏面還蓋上一個由粵東香港一家寶號製造的印章,印章旁邊貼著用毛筆寫的“楊妹行李”字條。在昔日華人下南洋或走水貨時,都用這些木櫳來做行李箱,而這類木櫳隨著時代的進步已經越來越少見到。另外還有一個藤織的手提行李箱,這在當今社會裏也很少見到。周志雄告知,他家以前有很多這些古老物品,自從姑姐們去世後,他每年都要清理一些,尤其是約於10年前修葺房子時丟了一大批,有些也當破舊賣掉。
現在看到筆者發動上述計劃覺得當時的行動非常可惜。不過作為一位支持民族文化得以延續的華人,周志雄答應今後將會慢慢搜出家裏尚保存的懷舊物品捐贈給我們。事實證明他並沒有食言,在我們舉辦“西堤華人懷舊物品展”開幕儀式當天,他和妻子拿著祖父的“華僑登記證”到現場贈送給我們,給我們的“傳承文化、銘記祖恩”工作帶來莫大的鼓舞。最近在跟我們聊天時,他表示將會繼續搜出祖輩留下的東西捐贈給我們,希望“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能早日形成,而陳列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其實筆者以前跟周志雄是同事,但由於我們工作在不同的部門,所以接觸的也不多,但我知道他是一位善良的人,而今天他對我們提倡的文物保護工作所給予的大力支持,令我對他肅然起敬。他是一位平凡的工作人員,可是在平凡之中現大愛,他的愛心讓我們在華人懷舊物品徵收的路上更具信心,更有動力!◆
為豐富陳列室的內容,希望各界華人同胞捐贈物品支持成立“華人文化陳列室”計劃,讓更多的華人懷舊物品得以保留和傳承。讀者如有相關物品饋贈,請撥電0938638043張先生代為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