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鄉的人口約1萬2580人(包括常居和暫居),其中京族、占族、高棉族佔大多數,華人僅有約20戶。人民大部分以搓香、種植梅樹、種田和打工謀生,故此生活 還相當貧困。據悉,全鄉的幼稚園、小學和初中學校各有1間,學生人數分別是208、527和671人。至於升讀高中的學生必須到其他鄉去學習。
在新的環境生活和工作,目睹當地的小朋友在學習和生活等方面都沒有城市小朋友那樣充足,她一心想為他們創造娛樂空間,故此每年暑期、兒童節、中秋節,都與共青團配合,為小朋友組辦多項活動,包括學游泳、組團參觀歷史古跡、畫畫和贈送應節禮物。在環保方面,發動小學、初中學生以5枚舊電池換取1本練習簿運動,從而提高學生對環保的意識。該活動維持至今已有2年,並深受學生歡迎,踴躍參加。
此外,她還與生活技能中心配合為小學生傳授關於防範性侵;與公安部門配合給初中生加強宣傳交通安全規則,強調吸毒的害處等座談會。動員熱心人士參加勵學活動,給清貧好學生頒發助學金,創造條件讓他們繼續升學。其中印象深刻的是華人女學生傅英舒,因家庭經濟條件困難,有輟學危機,自初中一那年得到頒發助學金到完成高中課程後,如今她已是文獻大學二年級學生。這兩年來因家庭經濟得到改善,英舒自願把助學金讓給其他需要幫助的學生。
在關照貧民生活方面,她設法協助貧困戶脫貧的方法有:勸說有空地而未建房子的人借出土地,讓一兩戶人家有農地耕種,以增加收入。另外還動員農民會、婦女會、熱心人士籌集善款,給貧困戶協助謀生工具,具體是搓香機、縫紉機、榨甘蔗汁機等,切實幫助貧民改善生活、穩步脫貧。其中,堅氏快是一個例子,她以前在街市賣魚,每天從家騎自行車到街市需要10公里路,然而因生意冷淡,加上沒有時間照顧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其丈夫沒有一技之長,只能替人家耕種、打魚謀生,收入不穩定,生活3餐難保。
在得到地方政府協助1部榨甘蔗汁機後,堅氏快就在親人家門前擺賣甘蔗汁和其他飲料,如今平均每天掙得20萬元,不僅生意好,工作輕鬆,最重要的是有更多時間照顧孩子。她感動的說:“我們一家有了今天安穩的生活,真的非常感謝地方政府給予切實的幫助。”或是家住第四村年逾花甲的華人鄭氏蓮,丈夫去世多年,兩個兒子各有自己的小家庭,他們生活貧困,無法照顧老人家。
多年前她去賣彩票自食其力,如今年事已高,加上患上多種老人病,不良於行,嚴重影響生計。在獲得輔助資本做小買賣,目前生活穩定下來了。在去年獲報社贈送春節禮物會上,她感謝華文《西貢解放日報》和讀者對生活在偏遠地區華人的一份關照,雖然每份禮物代金價值不高,但體現了華人同舟共濟的精神。
正因為長時間與當地人民、小朋友接觸,深入瞭解他們的生活還很貧困,除了自己的觀察、聽取民意等工作之外,曾玉圓認為:“做好社會民生工作,具體是頒發助學金、贈送醫保卡、修建溫情屋、關照孤寡老人的生活等,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協助貧困戶穩步脫貧、安居樂業,學生能夠繼續升學,將來學以致用,創造美好生活。”她表示,將繼續與地方政府一起再接再厲,為地方的人民效力。
有關她的工作能力,平政縣一幹部給予高度評價:“曾玉圓是一位有熱忱的青年,對於鄉內每一戶的生活,她都能一一掌握,以作出及時的幫助,可以說她是一位盡職盡責的華人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