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蝗災還蔓延至西亞和南亞部分地區,已波及伊朗、也門、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據巴基斯坦農業部門統計,蝗災已影響俾路支省超過4萬5000公頃農田,損失約3000萬美元。本月初,巴基斯坦宣佈進入滅蝗國家緊急狀態。在印度受災地區,芥菜、蓖麻、孜然和小麥等農作物損失嚴重,甚至面臨絕收。雖然目前蝗災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印度農業部門預測,今年6月蝗災威脅可能加劇。造成此次蝗災的元兇是“沙漠蝗蟲”,它是非洲、亞洲熱帶荒漠地區河谷、綠洲上的主要農業害蟲,飛行能力強、食量大。那麼,此次規模如此之大的蝗蟲群是如何形成的呢?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蝗災預測高級官員克雷斯曼介紹,這場蝗災危機要追溯到2018年的兩場氣旋風暴。2018年5月,氣旋風暴“梅庫納”襲擊了阿拉伯半島南部的魯卜哈利沙漠地帶,降雨促使沙漠中出現季節性湖泊。高溫濕熱的環境促進植物生長,為當地沙漠蝗蟲的第一波快速繁殖創造了條件。五個月後,另一場氣旋風暴“盧班”襲擊了附近的也門和阿曼交界處,再度為蝗蟲的繁殖推波助瀾。在此期間,當地沙漠蝗蟲繁殖了三代,數量增加了8000倍。
爆炸性繁殖後,為尋找新的食物,沙漠蝗蟲開始了跨越大洲的“遷徒之旅”。去年1月,第一批蝗蟲群蔓延至也門、沙特阿拉伯的其他地區,以及伊朗的西南部。2019年夏季,蝗蟲群跨越紅海和亞丁灣進入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去年12月底,蝗蟲群開始入境肯尼亞。此後,蝗蟲群繼續遷移,抵達烏干達和坦桑尼亞等地。與此同時,一部分蝗蟲群經由伊朗入侵巴基斯坦和印度。除了氣候方面的原因,有人指出,地區局勢動蕩也成為此次蝗災的“幫兇”。由於連年內戰,也門缺乏防範蝗災的系統和能力,導致蝗蟲群不斷壯大並向其他國家遷飛。在索馬里,部分地區由恐怖組織控制,蝗災防控措施無法有效開展。
面對蝗災,一些東非國家的地方政府從空中灑藥,一些民眾採取敲擊鍋碗瓢盆等土辦法,但都收效甚微。烏干達農業部國務部長阿格雷‧巴吉爾說,由於沙漠蝗蟲來得比預計早,政府還未來得及購買用於噴灑農藥的直升飛機和無人機,烏干達軍方已動員1000名陸軍士兵幫助應對蝗災。
聯合國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秘書長洛科克呼籲有關國家、國際社會、捐助者立即開始行動,“否則我們很可能面臨一場災難”。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發起一項7600萬美元的籌款計劃,希望藉助國際社會力量,幫助非洲之角地區抵禦蝗蟲侵襲,但目前只落實了2000萬美元的籌款,且其中一半來自聯合國應急基金。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表示,如不迅速採取行動,將面臨一場迅速擴大的人道主義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駐烏干達代表安東尼奧‧克里多建議相關國家創建一個信息系統,以瞭解蝗蟲的位置、生長階段、種群的大小等,為採取措施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