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北方人,但对南部西区情有独钟。 《青年报》发动题为“西区情谊”征文,我胸有成竹,一气呵成政论“为湄公河平原争夺寸土”。文章没有过分雕琢,我以为难登大雅之堂,却意外在近千篇应征中脱颖而出,是评委会对我西区情结的肯定。虽然奖金只有区区300万元,但组委会包揽我和内子全程住行食宿,稳赚不赔,我也就兴冲冲上路,奔赴举办地同塔省省会高岭市。
同塔之旅
高岭市离胡志明市只有135公里,对我来说,是“远中最近、近中最远”的地方。
我就近了选择芳妆车行,本来以为坐坐就行了,但车行只设卧铺,成了唯一的选择。他们用摆渡车在市区穿梭,把乘客直接送到目的地。
乘客上车要换拖鞋,车厢一尘不染,是我见到最干净的客车。
我半躺闭目养神,迷迷糊糊跑了3个半小时,到达高岭市。沿途在休息站停留半小时,可以买到各色小食,不必自备。客车走慢了点儿?其实不是,他们可以开得更快,但为了安全驾驶,开得四平八稳,保证绝对准时。
高岭一瞥
2022年11月17日,我们到达高岭市,组委会安排我们下榻黄德二星酒店。当日下午,组委会招待晚餐。晚餐散发浓郁的乡土气息:生鱼酸汤、沙煲红焖鱼、凉拌睡莲梗;特别,米饭拌莲子,芳香扑鼻。
次日清晨,在酒店用过早点后,《青年报》安排专用车载我们观光市容。高岭设市15年,是拥有17万人口的中等都市,但市中心十分宁静,建筑错落有致;更多的是蕉风椰雨,以至“鸡犬之声相闻”。我感受到同塔省委用心良苦:财富可以失而复得,但生态的丧失不可逆转,要把都市的绿色传承下去。
高岭的池塘到处都市荷花,使我想起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越南民谣“同塔最美是荷花/越南最美的名字是胡伯伯”。可是,风土作家山南在“南方大地”却写道,同塔梅并没有荷花,只有睡莲。在一次和越南资深作家、记者的聚会中,我提出这个疑问,得到的解答是,上述两句并非民谣,而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无名氏写的壁报。现在我在同塔梅亲眼看到野生荷花,比比皆是,难道山南老先生有误?或者后人引入,就如“好事者”把驴子引进黔地一样(成语“黔驴技穷”)。
我认为不必寻根究底,不管是外来户,遍地荷花顺理成章地成了同塔省的表征。譬如尽管我是北方人,但豪爽的西区人仍然张开热情的怀抱,使我成为“南方唯一获奖人”。西区海纳百川,成为全国的粮仓。
不久前,高岭市还荣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金榜题名“全球好学都市”。可惜,我们走马观花,未能目睹书声琅琅、图书馆坐无虚席的情景。
登台领奖
颁奖仪式在省人委礼堂举行,同时邀请各行业专家就湄公河平原的发展进行座谈,《青年报》进行了现场直播。
会后,同塔省人委会设宴招待与会代表。饭后,我打原程返回胡志明市。
用越文写作不是我的强项,但我觉得为哺育我们的土地出谋献策,义不容辞,就凝注笔尖,想什么就写什么。我希望有机会把这篇政论文改写成趣味小品文,介绍给广大华文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