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大基层党委的重责
第一郡滨艺坊第六街区党支部书记陈光俊对党中央颁行第294号《规定》准予党支部大会试行五年举办一次,以取代此前的五年举办两次事宜感到高兴。这说明党中央对基层党委队伍的记取与信任。街区党支部与坊党部的活动乃连续接近性,因此党支部具有五年任期是符合和同步于各级党组织的任期时间。与此同时,向街区党委推介的人事也相当困难。长任期的党支部将减轻每一期大会的街区党委人事压力,以及有更多时间让党委集中领导、指导街区各项活动。
另一方面,本着五年任期,当街区党支部大会《决议》颁行后也将会落实各项更大任务定向,有更永续性。据平新郡平治东A坊第二十六街区党支部书记杨光顺的评价,该规定是一个突破步骤,并与党建设、两级地方政府建设工作相结合。这也奠下前提让党组织全面领导社经生活各方面,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贡献。例如:不少街区希望动员人民捐献土地拓宽巷道,如果是两年半任期,街区党支部将对此事“有所保留”,因为害怕不确保进度;但如果是五年任期,街区会更加勇于开展落实既定目标。
转至“以有效方法领导”步骤
党支部大会是重要政治事件,是党员在党委评价工作中体现其民主权之处,决定领导基层单位政治体系的政治任务与方向。然而,市干部学院的党建设系讲师胡玉登博士认为,在目前的背景下,五年任期里举办两次大会并非随时都能发挥实效。许多规模较小的党支部,但任务稳定,人事和政治、社经情况变化不大。他分析:“对于上述场合在任期中期举办大会不仅浪费时间、人力财力,还造成形式化现象,主要内容仅是重温、少有突破,决策价值不大。”
第二区域政治学院的党建设系主任阮氏簪博士评价,党支部大会从五年两次转为五年一次模式不单是关于行政频率的变化,还是对党支部党委的领导能力、政治管理能力与战略视野提出基本要求。当党支部大会仅在整个五年任期中举办一次,意味着党委须制定一个全面、井然有序、有深度和有能力概括整个任期的领导计划。
认同上述观点,胡玉登博士认为,原本是形式化的按每季度、每年工作总结、成绩汇报定期行政检讨,新规定鼓励党委对组织落实工作更加主动,跟进长期目标和基于实际演变而灵活调整战略。换言之,这是从“行政化”党组织转为党内部“政治管理”。如此,党支部活动原只是报告、表决、带有手续性的分工,现将成为一个实质政治活动环境,是通过每个具体行动、每个开展方法和每一个获明确测量的定量结果而现实党的各项主张之处。
阮氏簪博士提议,当试行落实,加强上级党委对党支部、支委会和所属党支部书记的检查与监察工作。对于特殊单位机关的若干党支部须灵活或对于在偏远区、特别困难区等,试行五年一次举办大会则要慎重考虑◆
胡玉登博士分析:“试行五年一次举办党支部大会不仅是党组织内部具有行政技术性的改变,还反映关于提高领导效果、调度效力方式和基层党委的党活动实质之意识转变步骤。从政治角度来看,斯次的调整是与须减少形式、增加效果的迫切要求紧密相连,以克服目前党组织的若干活动之铺张与行政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