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节起源很早,白白的糯米粉包着甜甜的馅料,下锅水煮,熟后便会浮在水面。古人把它称为“浮元子”而不叫“元宵”。“浮”为“福”的谐音,“元”则取意为“圆”,福气团圆与诗意感满满便成了节日的祈愿。
翻开咏节诗书,随处都能闻到元宵节的味道:“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古时的元宵之夜及万人空巷的盛况景象跃然纸上,一个“圆”字道尽了世人追求“圆”的文化内涵和密切相联。太阳是圆的,月亮是圆的,地球是圆的。圆圆的太阳给万物以生命的能量,圆圆的月亮给心灵以慰藉的明亮,圆圆的地球给人类以生存的空间。“圆”是人们不断的向往和追求,并在一直努力中。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是新年的尾声,也是独有浪漫的序曲,更是喜迎新春别开生面的啟幕高潮。有人说元宵节是世界的情人节,其实也不为过。由它上演的浪漫故事,曾成全无数有情人的良缘喜结,终成佳眷:“乘肩争看小腰身,倦态强随闲鼓笛。问称家住城东陌,欲买千金应不惜。”诗中既有赞美歌舞小女姿色绝佳艺技高超的一面,又有对其生活遭遇任人摆布的怜惜同情;“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字里行间让人看到闺中少女妆扮艳丽前去游乐的情形,但她却谢绝香车宝马的相召。“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细细咀嚼,这笑语岂不就是词人自我释放的情感心声。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张灯结彩,狮舞龙腾,彩扇翩跹,热气沸腾,元宵姑娘,皮影相思,好景恩爱,燃灯七盏,双喜临门,情深意长,或猜灯谜、耍龙灯、或踩高跷、跳秧歌、或舞狮子、划旱船、或送孩儿灯、迎紫姑、走百病,都在感受古训、家训、乡规、民约,接受薰陶传统文化的魅力。
元宵节亦称灯节。“南油俱满,西漆争燃。斜晖交映,倒影澄鲜。”宫廷元宵张灯就是如此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足见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街市胜景。“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百姓赏灯舞龙刻划的惟妙惟肖。“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更是描绘出观灯规模之宏大,令人赞叹不止◆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