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这可以看出孔夫子的胸襟何等宽阔,这故事值得我们深思。有时我们和别人辩论,如果对方辈份比我们低或学识比我们浅,就很容易令我们产生先入为主的错误,不肯放下身段,接受对方的意见。
如果对方真的错了,也不该用尖锐的言语去批评,对方很难接受我们的,因为每人都有其自尊心。其实,大家只是讨论问题的错与对,何必弄到像要发动一场核战?况且,也要考虑到彼此的角度不同,层次差异,该放弃时就放弃,无谓再辩下去。
例如有一次有个来访的客人对孔夫子说,一年只有三季,孔夫子也从容地应和:“是的,三季。”如果换了其他人,这么肤浅的问题也弄错,无论如何也一定要争辩到底!
但是孔夫子并没和客人辩得面红耳赤,只是随便说一句:“是的,三季!”就把对方打发走了。
孔夫子输了吗?
没有。他老人家赢了,赢得轻松,赢得自在。相反,那位客人才真正输了,他输掉了一个可以跟从孔夫子学习的机会。虽然他当时洋洋得意地走了,但,孔夫子并无任何损失,且省回一口气暖肚。
这故事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任何争论不一定要把对方评得哑口无言才是大赢家,有时胜于无形更光彩。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该多些用欣赏的态度去看人、事、物。欣赏一个人,是一种境界,多一分欣赏,就少一分挑剔,进而去掉一个敌人,多一个朋友。如果一个人总是以自己的才学去批评和轻视一个不如自己的人,这只是恃势凌人,那和一个恶霸欺凌一个弱势者有何分别?赢了也不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