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靠山
首先,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特别关顾、了解和陪同儿女一起行走人生路途。父母的重要角色是无人能够代替的。教师也关心、聆听心思愿望并及早发现少儿所遇到的问题,在得到学生相信服从的基础上,教师逐步教导学生应对困难,从此养成克服困难的意志。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同时给他们提出劝议,但教师不懂精神医学的专业知识。
今日学生容易感到孤单寂寞。有些事情不能如愿时,少儿就受到激动并会作出冲动的行为。抑郁症是导致学生决定自杀的最普遍原因。这种实况引起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精神健康的关注。
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一定源于学习压力,或者学生与教师、同学的关系发生冲突。学生作出轻生的决定,还可能因为个人问题,具体是其接受、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尚差劣,主要是由病理造成。
我们须认真了解这个实际,才知道学生的抑郁情绪通常源于家庭中的问题,例如家长尚未关心儿女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没时间聆听儿女诉说心思愿望等。家长亦需要分别如何是儿女发育时期的作对行为,如大发脾气、逃避学习责任、学习成绩退步、经常怨叹、精神不集中等,哪些是各种心理疾病的警报征象。总而言之,家庭仍是儿女感到孤单寂寞时,可以依靠的靠山和屋檐。
及早发现问题可减少危机
对于不久前有一名专校十年级学生自杀的事件,我认为暂停班主任的工作是不必要的。我们须确定这位班主任是否对学生所作出的决定直接造成影响的人。
如果结论是因为失责而造成如此后果,则有不少人要负连带责任。其中,学生的父母要最先了解儿女的心生理问题。班主任的工作之所以被暂停,是因为家长投诉学生申请转班的要求得不到校务处及时解决。但如果该学生获转到新班,学生的个人问题在新环境下能否得到解决?我认为,对于出现抑郁情绪的学生不是简单地转班就行。假如教师提出让学生转班或转校的建议,未必学生的家长同意。家长不会认为儿女正在遇到教师所提及的问题,有可能会故意避免提及,甚至反对学校所采取的教育措施或提示方式。也许家长会认为教师失责,不常关顾学生并想把工作推卸给他人担当。
及早发现学生出现抑郁情绪或遭遇校园欺凌不是难行的事,但要采取有效与彻底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件难题。对于出现各种精神健康问题,包括出现抑郁情绪的少儿,家长送儿女去见精神科专家以诊治精神健康方面。对于有自残身体或自杀表现、企图及行为的少儿,父母或护养者须常对其予以监察。
少儿轻生之前留下的短讯或留言,大部分内容是希望亲属能度过平安快乐的人生。由此看来,少儿仍看到这个人生是多么美丽的,只是他们感到人生路途现已闭塞,自己也不够动力来渡过难关。当时,如果有人给他伸出援手,引领他们一起走过这段坎坷不平的人生路途,就算感到有点疲累都不放手,一定会让他们知道,原来自己活在这个人世上还有很大的幸运。
家庭或学校均为养育少儿体质与精神积极发展下去的环境,也是有助于形成、培养和教育儿童人格的重要环境。如果每个家庭能制定出具体的教育儿女计划,拥有具科学性的教育儿女方法,儿女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又能够培养出优良的品行。另外,假如家庭、学校和社会3个环境能够谐和结合起来,则教育少儿的过程可以达到所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