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制止带有恐吓性质短信

读者之声

最近我到友人锦文家闲坐,他递给我看其手机上的一个短信内容: “你发短信寻亲人xxx…,电话…户口…,越南国家银行提议从速偿还债务、清理合同。勾结、包庇场合有被追究刑事责任危机和不确保有关个人图像、资讯、威信、名誉权利!”(见图)
应制止带有恐吓性质短信

阅读这个带有恐吓、威胁性的短信,我也有点心寒,而锦文也一脸不忿地向我述说箇中原由。原来他有一名并不很相熟的朋友于2020年在某手机店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了一部手机,但须填上5个相熟者的手机号码,锦文便是其中之一。他曾听那人说还欠两个月(共440万元)便可全部清付。怎料新冠肺炎疫情卷土重来,各地方实施社交隔离措施,而锦文也逐渐与那朋友失联。从去年中旬,锦文便不断收到财务公司人员打来的电话追问该朋友下落,同时也发出很多短信,表示欠款已高达9700万元,如不清还便会诉诸于法,而最近这个短信更为严重。锦文说: “短信似乎暗示,若我不找出欠款人,便会把我的资讯,图像公诸于网络,令我名誉受损,如果他们这样做是真的太过份,又不是我欠的!”

听后,我也为锦文不平,但其实亦有不少人遇到类此场合,财务公司的主要用意,只不过是想从第三者 “供”出欠款人的资讯以达到其讨债目的,所以才使出这种具恐吓、威胁性的手段,但无形中令到第三者受到滋扰与担心。对此,我认为,如果事态严重,收到类此短信者可向公安机关求助,以期让各有关部门配合来制止财务公司的上述行为,并且须依法予以制裁◆

最多點擊

少儿学习预防事故突发应对技能。

预防孩子暑假发生意外事故

学生刚将进入暑期,但本市和其他省、市各所医院收治发生意外事故的儿童与日俱增。原因是家长粗心大意,孩子所学技能有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