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华人贫困户移交温情屋

〔本报讯〕第十一郡第十四坊祖国阵线委员会与共青团配合,于昨(18)日下午为华人贫困户杨锦彪举行温情屋移交仪式。第十一郡第十四坊党委正副书记阮黄山、阮氏垂杨,坊祖国阵线委员会主席阮氏青翠,坊共青团代表,华文《西贡解放日报》编委文忠孝应邀出席。
本报编委文忠孝(左三)与屋主杨锦彪(右)一起掀开红布。 ảnh 1

本报编委文忠孝(左三)与屋主杨锦彪(右)一起掀开红布。

  据悉,杨锦彪一家四口在长年失修的小屋子里度日,每天都提心吊胆、深怕木楼会随时倒塌下来的情况下生活,全家人都不敢上楼,只好挤在楼下,可是每当刮大风下大雨,全家湿透,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家里没有厨房,卫生间也损坏等。杨锦彪每天靠骑摩的载客谋生,其妻杜氏锦是裁缝师,在家工作及接送2个儿女上放学,夫妇俩的收入仅够养家糊口及供书教学,根本没有条件修缮屋子。

  为了杨锦彪全家人的安全起见,地方政府呼吁报社给予赞助,希望能够为这个华人家庭修缮温情屋,协助家人安居乐业。经一个月施工,屋子早于腊月二八日竣工,但由于手续方面遇上若干羁绊,故此无法及时进行移交。对此,地方政府深表歉意。

报社与地方领导同杨锦彪妻女(左五起)在屋子前合影。 ảnh 2

报社与地方领导同杨锦彪妻女(左五起)在屋子前合影。

  阮黄山书记对华文《西贡解放日报》热情赞助建屋经费,协助地方做好关照华人家庭安居乐业及筹钱治病等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屋主杨锦彪亦代表全家人感谢地方政府的关照,特别是华文《西贡解放日报》及热心读者捐献善款,全家人方能拥有梦想之家,赶得及在新年之前入住新屋,今后可以安心生活和工作,刻苦耐劳去谋生,务求早日脱贫。建屋经费为6000万元,其中本报赞助5000万元,经费取自报社慈善基金◆

最多點擊

地方政府向“永远的爱”慈善组负责人陈适(右二)和阮氏鸾的女儿甘氏玉清(右三)赠送感谢状与鲜花。

“永远的爱”慈善组向槟椥送暖

(本报消息)据“永远的爱”慈善组负责人、华人退休教师干部陈适本月17日告知,该组于日前组团前往槟椥省平大县富隆乡蓉建邑第十九组出席当地“富隆桥”落成典礼与发送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