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在1975年春季总进攻和起义战役中,有着许许多多同胞和战士参与,其中当然也少不了越南共产党党员,他们也是核心的华人,有志向、有担当、满怀热情且英勇无畏。
即使是被关押在崑崙岛的政治犯,在1974年和1975年被遣返回禄宁时,其中一部分同志也被分配留守当地对抗敌人,保卫解放区。在禄宁的沙凉和茶铁(禄成)等地,他们为支援同志加入军团、进军解放西贡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1975年4月中旬起,越南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作出决策:“更加牢牢把握战略机遇,以神速、大胆、出其不意、必胜的指导思想”和“在最短时间内发动进攻”。于是,在4月14日决定将西贡战役命名为“胡志明战役”。
根据西贡-堤岸-嘉定区党委的直接指导,华运党委在第五、第六、第十和第十一郡等成立了各郡起义委员会,具体如下:
-第五郡起义委员会由洪宗如、吕文福负责;
-第六郡起义委员会由何增(高山)、郭英、吴秀青负责;
-第十郡起义委员会由陈健智、林俊英、黄清负责;
-第十一郡起义委员会由许庆发、郭逢俊、刘天云负责。
当集中后,就展开各项工作,如:制定计划、部署力量、联络、后勤、武器、文件、旗帜等,准备在敌人腹地我军我民起义进攻时进行支援。这些解放战士以及越华同胞,作为华运力量的一部分,积极支持起义行动,从一开始便投入其中,分布在各个地方,听令即战,随时准备战斗。
在4月28日,特区党委华运部在中央局华运处的支持下,联合武装力量和武装宣传队伍,与主力解放军部队协同作战。
在堤岸,传单、标语和广播喇叭同步展开,向群众发出起义夺取基层政权的号召。
在第五郡,革命力量参与佔领了第五郡警察局、军官俱乐部以及伪政权行政大楼,并在掌控了阮廌-黄敏达-安阳王3个工人街区和菜园时,缴获了敌人上百支枪械。同时,一部分华人干部战士前往接管位于冯兴街-安阳王街三岔路口的中华总商会大楼,解放旗于4月30日下午2时在大楼门前高高飘扬。自此,中华总商会大楼成为西贡-堤岸-嘉定特区华运部的办公地点。4月30日晚上,宣传部的印刷组将文章和图片排好版后就进行印刷。于是,数千份中文版的《解放报》于1975年5月1日清晨送到了华人同胞手中◆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