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自創刊日起,視社會工作與每日的報刊出版同樣重要。雖然早期還沒有開闢讀者慈善專欄,沒有成立讀者工作組,然而對於社會慈善工作一直默默地進行著。每當聽聞有貧窮病人需要幫助就有記者上門瞭解情況,然後尋找商家、熱心人士捐款予以協助;每當有什麼慈善募捐活動,就全體記者出動協同辦理,大家很樂意地出一分力。上世紀90年代初期,各地紛紛開辦華文教育,記者就給予報導和呼籲贊助,已為各地成立華文學校提供了宣傳和呼籲的訊息;每當各地遭受天災,記者隊伍就親臨其地瞭解狀況予以報導,並且把讀者和熱心人士捐獻的救濟品和款項帶給災民。總的來說,每當弱勢群體有需求時,本報就義不容辭,盡可能予以協助!
開闢社會慈善欄目
隨著本報革新版面編排,劃分各欄目,於2006年正式開闢社會慈善欄目。從此正式經常性、定期性關照弱勢群體,為讀者搭建了愛心橋樑。透過病人的求助、讀者提供資訊或記者發現,我們在經過深入瞭解狀況後,在慈善欄目報導,廣大讀者、熱心人士得知訊息,到本報捐款協助,我們則把這份愛心帶給有需要幫助的人。
在各個求助場合中,以孤寡高齡人為最多,所患的病大都是:心臟、高血壓、骨關節;因為長期勞累,年老無依無靠,景況相當淒涼。也有年輕患者因為遺傳、感染或不明原因的精神病、肝癌、骨癌、肺癌等。也有因為丈夫行為不檢染上愛滋病毒傳給妻子和兒女的無辜場合;也有天生缺陷的孩子,需要長期服藥治療的可憐生命。
從事社會慈善工作,我們發現了很多親情緊密維繫的家庭,如:90歲母親和70歲女兒相依為命;老母親照顧精神病女兒;4位老人3條腿(兄姐癱瘓、殘疾,由高齡弟弟照顧);年邁父母照顧患病兒女;父母雙亡由姑母照顧的小女孩;走“摩的”維持生計照顧癱瘓姐姐;兒女照顧癱瘓多年的父母;兄妹、姐弟互相扶持與疾病抗爭等令人感動的骨肉之情著實不少。也遇到年老被兒女置之不理的,不顧父母死活的不肖子女;因兒女天生殘疾而拋妻棄子的無情漢;也有大難來時各自飛的夫妻。這些場合,我們都如實報導,期待廣大讀者的愛心給予這些弱勢群體一點溫暖,讓他們有勇氣與疾病、與逆境抗爭。
一點一滴都是情,一磚一瓦皆為愛
本報社會慈善欄目定期在每週三第三版登出弱勢群體的求助資訊,本報讀者工作組也是在這一天和往後幾天“門庭若市”,為來慈善捐款的讀者及善心人士而“接應不暇"!一大早,讀者讀到報導後就一個接一個來捐款,我們的忙碌是好現象,體現了人間處處有溫情,慈善欄目得到廣大讀者關注。每週我們接待的大都是熟悉的臉孔,有不少人打從慈善欄目第一期開始,就連續10多年與讀者工作組維繫。一位80多歲,家住第十一郡平泰街的老婆婆,每週必來捐款,老人家就曾打趣地說:“讀者工作組換過多少個人我都知道。”
老人家從未間斷過捐款,以前還算“年輕”時,自己騎自行車來的,後來眼花了,手腳也慢了,兒孫不讓老人家騎車,如果兒孫有空閒就載她到來,如果沒空老人就自己步行到來。老人家的精神與體魄令人羨慕,或者這正是善有善報,福有攸歸吧!值得我們後輩敬佩和學習。每次來,湊巧我們不忙的話,都會跟我們聊上幾句。老人家說:一路行,遇著熟人就搭上一程車,如果沒有就行行停停,找個咖啡檔坐一會,喝杯咖啡再行,不就到了嗎?老人家的樂觀與風趣也是長壽的原因,尤其是樂意幫助人的無私愛心,更值得我們學習。
給第五郡一華人戶修繕房屋。
每週必來捐款的,還有主理貿易公司的許先生,百忙中也不會忘記慈善捐款,每次匆匆忙忙的來,跟我們微笑點頭招呼,捐過錢後又匆匆忙忙的走;還有海南涼茶、蘇家子孫、友誼慈善會、黃家、江玲、鋐鎰電線實業公司、海記麵家、一心、滴水、有心人、種福人、善心人、福名氏、善念、一點心、沈氏兄弟妹、許氏姐妹、寶元何四少、張黃惠美等等,人數非常多,不能一一列舉。還有平仙日用品公司副董事長賴謙女士,每季度贊助3000萬元,梁栢滔先生每年向貧窮病人贊助醫藥費,平陽台商協會巧聖廟、胡志明市台商會、中商會、浸石天后宮、越南台商會等等。除了幫助貧窮病人醫病,社會工作還關照貧窮戶興建溫情屋或修繕房屋。修繕或興建溫情屋的場合,讀者也義不容辭慷慨解囊。這些場合,我們通常與坊政府聯繫,把善款交給坊政府,由坊政府監察興建或修葺工程。
台商教育基金會向優秀生頒贈獎學金。
除了讀者捐款外,我們還有其他資金來源,如本報每年與市各少數民族文學藝術會、各華人會館聯辦,有華人書法家參與的“慈善揮春”活動,得到廣大華人的關注,也吸引不少京族同胞、外國遊客慕名前來觀賞和義購揮春,所得善款用來為華人貧困戶修繕住房、興建溫情屋。特別要說到,已連續多年得到平陽省土龍木天后宮理事會每年贊助本報慈善基金1億元用來興建溫情屋。
土龍木天后宮理事會每年贊助本報慈善基金1億元。
慈善活動不僅是幫助貧窮病人醫藥費、興建溫情屋、盂蘭和歲暮濟貧;到養老院和孤兒院、殘疾人特殊學校贈送禮物,還關心到文化教育方面。大發食品公司、屏榮食品公司、越南台商教育基金會等,給學生和老師贈送禮物,贊助獎學金等。越南台商教育基金會已連續8年與本報攜手向從小學至大學50名學生贈送近億元獎學金。
屏榮食品公司與本報配合向華人學生贈送中秋月餅。
珍惜每一分捐款 核實每一個場合
做慈善工作要全無私心,秉公辦理。我們通常處理的程序,是按照先來的先報導,但也有例外的場合。譬如遇著等著錢進醫院或急需施手術的,我們會優先報導,甚至有些場合危困,急著進醫院而又是無依無靠的孤寡長者,剛收到通知還未報導,讀者工作組便預支一部分錢讓其先入院治療。因為珍惜讀者每一分捐款,每一個求助場合,我們都經過核實,真正屬困難者,而且有地方政府蓋印證實,我們才予以報導。
向孤寡老人贈送禮物。
當然也有些場合例外,做慈善就是為幫助人,不能太刻板。對於年老、病弱、殘疾、行動不便的,其身份證又超過15年未更換的,而求助者原有的房屋,是他的常住戶口登記處,已賣出多年,到別處租房子住,原居地坊政府因其不在地方多年,不願證實其環境,而其在暫居處又沒有登記暫居,因此沒有政府單位的證實。朋友看到他處境可憐,代為到報社求助。我們雖然瞭解他的情況屬實,但這些場合在法理上,報社財務部門是不能對隨身證件不齊全者支付款項的。我們只能指引他委託有合法證件的人代領款項後轉給他。
在工作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一些利用幫人求助或介紹人求助收取花紅的場合。某婦人以介紹他人到報社求助,並揚言認識慈善組的人,擔保可以得到幫助,同時要求分救濟金百分之十花紅。求助者不知就裡,信以為真,而且急於用錢醫病,同意分花紅給她。這些事可能有多人中招了,但有一次被我們發現了,親自驅車到古芝縣(是求助者及介紹人居住的地方)找到求助人,問明情況後,證實那婦人的詐騙行為,記者就曾在報上報導過,並清楚說明:所有求助場合,所有本報協助病人醫病、興建溫情屋等,一律沒有收取費用,希望大家警惕,不要受騙。做慈善工作也曾遇到“撒賴”的人。
慈善揮春所得善款為貧窮戶修建溫情屋。
一名婦人無親無故,我們曾幫過他一次,並且介紹他到養老院,住了一段短時期,因為受不了養老院的束縛、枯燥的生活,逃了出來。閒蕩了一段時日再次來請求協助,我們拒絕了她,她竟然在報社撒野,大嘈大吵,最後我們須請公安到來把她帶走。另有一名懶婦人,不願工作寧可到處向人伸手,我們不接納她的申請,她居然出言恐嚇!這些場合百中無一,說出來與讀者分享,只為說明,我們珍惜每一分捐款,只為幫助有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與平陽巧聖廟配合向貧戶贈送禮物。
在核實求助者家庭環境過程中,也曾遇到一些意外。某次,記者到某家庭瞭解狀況時,剛進門還來不及坐下,就被戶主家的狗突然竄出來咬了一口,褲腳也被咬破了一塊,結果,記者自掏腰包到醫院打了5針預防狂犬病的藥。雖然知道求助者是貧困戶或環境困難的個人,他們大都是無屋無舍,或寄居親友處,或在廉價出租房租住的,但有些門牌地址,或還沒有街名、門牌的地址,實在很難找。我們不止一次遇到轉了“九曲十三彎”還要多幾個曲幾個彎的地址,連續打電話聯絡當事人,找人到街頭帶路才到達該地址。我們不畏艱辛,報社交付的工作,讀者託付的使命,我們務必完成。我們只求您付出,我們就竭盡全力去做!
大家一起去做
報社慈善工作並不限於讀者工作組去做,報社上下各兄弟姐妹都共同參與。每次,贈送禮物之前,我們購買各種日用品回來,然後把各種物品分成一份份裝進袋子,才能拿去派發。報社各部門兄弟,在工餘時間都會來幫忙。從工會幹事、財務、廣告、發行、採訪、電腦技術等部門的兄弟都齊來幫忙。贈送之日,年輕力壯的兄弟自告奮勇同行搬運。正因為有兄弟們上下一心,我們的工作才如此順利進行。在45年的慈善工作活動中,我們有廣大讀者、熱心人士的支持,有報社所有兄弟同行,大家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幫助不幸者,讓社會更和諧,使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