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先人烙印

文化烙印隨著開墾者融入南方大地,而這裡的民間信仰也深深地記錄了一個開墾建村的時代,以各個村廟來庇佑人民的精神。在昔日的西貢嘉定,如今的胡志明市,被市民熟悉地稱為“巴沼-翁陵”的左軍黎文悅陵,還保存著先人南下開闢大地的烙印。
左軍黎文悅上公190週年忌辰儀式。
左軍黎文悅上公190週年忌辰儀式。
昔日的風俗特色
2022年4月22日,文體與旅遊部公認左軍黎文悅陵開夏祈安盛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夏祈安盛會通常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七舉行。祭祀儀式按照阮朝宮廷禮儀進行,生動地表現了人民生活中的生產活動並與其緊密相連。這是南方和胡志明市人民的文化生活亮點,祈求風調雨順,新一年工作順利、生意興隆;展現人民在勞動、生活和保衛國家中的團結力量。
寓居當地平盛郡第一坊的阮女士於農曆八月初一(左軍黎文悅上公190週年忌辰)來到巴沼-翁陵誠心祈福。她告知:“我在這個地方長大,經常到巴沼-翁陵,從父母一輩開始就有這個習慣了,年初前來朝拜,到八月初一忌辰也再來。”
南部村廟文化
作為南部民間信仰的特徵,供奉城隍本境的廟宇旨在銘記開墾建村的先人,又或是對村社有功德的某位官宦。在那種文化生活中,當村廟祭祀文化成為了一部分重要的信仰活動,左軍黎文悅陵就像一個典型的民間信仰機構。
在市人文社科大學與東南亞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和科學技術部配合舉辦的“左軍黎文悅-生平與遺產”科學座談會上,市人文社科大學的黃國勝副教授、博士分析:“實際證明,左軍黎文悅陵既是祭祀活動的地方,也是具有村廟性質的民間信仰機構,其中祭祀儀式的主角、歷史人物黎文悅在廣義上已帶有村社城隍神之角色,即在整個南部地區的範圍。

也從具有深刻的南部村廟印記的信仰活動,巴沼翁陵中的 劇也成為了本市多代人的記憶。 劇不僅僅在祭祀儀式上表演,它還包涵家庭中對道德和孝道的教訓。根據史書記載,左軍黎文悅生前很喜歡看 劇,除了具有文化價值之外,當中還教育做人的道理。
在當前的全球化進程中,許多國家都重視民族本色的問題絕非偶然。家庭傳統文化、祭拜祖先乃至開墾的先人等風俗都需要得到進一步的保存和弘揚,以讓今天的年輕人更加瞭解自己的根源,社區文化本色在適應與融入過程中的重要價值。顯而易見,古老的民間文化信仰在今天越南人的認知和意識中更具有特殊的意義◆

最多點擊

虽然经历战火的摧残,但关圣寺仍然无损。

从国家遗迹到冰糖始祖

今年初春,我前往广义省的义和探望友人,无意中竟让我发现了当地一间拥有201年历史且于1993年已获我国文体与旅游部列为国家遗迹的华人寺庙-关圣寺,在寺内更供奉着秋槎区域华人制作冰糖的事迹,也是冰糖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