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一些國家和地區暴發猴痘疫情後,網絡上和一些社群中出現了涉及種族主義和污名化的言論。一些個人和國家已數次就猴痘名稱提出關切,要求世衛組織提出更名建議。批評人士認為,猴痘之名有誤導性,因為猴子並非這種病毒的主要宿主。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與了世衛組織此次有關為猴痘更名的磋商。
據介紹,猴痘病毒於1958年首次發現時被命名。最初在人身上發現這種疾病是在1970年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此後人傳人病例主要局限在某些西部與中部非洲國家,屬於地方性流行病。
但今年5月,在歐洲、美洲、西太平洋等以前從未發現過猴痘病毒的地區,多國發生了猴痘疫情。截至11月28日,110個國家和地區已向世衛組織報告了8萬1107例確診病例和55例死亡病例。
猴痘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由猴痘病毒感染引發。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結腫大等,之後可發展為面部和身體大範圍皮疹。多數患者會在幾週內康復,但也有患者病情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