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加两国在各领域已深化发展 外国投资资金达逾 61 亿美元 出口澳洲市场农产品激增 阮富仲总书记与俄总统普京电谈 第十一届市委第28次会议开幕 基于尊重国际法准则捍卫国家海洋海岛主权 降低短期美元汇率投机压力 国会主席接见芬兰议会议长 3个月出口果蔬创汇逾10亿美元 越南坚决驳回所有东海违法要求 陈留光副总理出席德农省规划投资会议 具体化越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係 为越中两国日益紧密商贸往来贡献力量 无现金支付促进数字消费发展 本市与中国陕西省推动商贸等领域合作 向高新技术农业提供逾1万7000亿元优惠贷款 疏导国内外投资基金

長者應該吃糊爛的東西?你瞭解爸媽嗎?

老爸、老媽走路變慢,或是說話要拉高音量,很多人都以為是“老化”的正常現象,事實上,這些所謂“正常”象徵,背後卻代表許多健康意涵。許多國家已邁入高齡化社會,正確提供銀髮族需要的照顧是刻不容緩的議題,但是照顧長者的迷思卻不少,以下列出5大迷思。
(示意圖源:互聯網)
(示意圖源:互聯網)
迷思1“長者走路愈來愈慢是正常。”
事實上,長者走路愈來愈慢,不一定是正常老化現象。最近研究發現,這有可能是因為營養不夠、運動不足,所引發的“肌少症”,即使是健康老人。不一定是曾經中風的病人,一樣可能會發生肌肉萎縮,雙腿沒力氣的情況。

一般來說,老年人每秒鐘走0.8公尺屬於健康狀態,若走路速度變慢,代表可能因糖尿病、高血壓,或退化性關節炎等疾病,導致長者的活動力下降,應該到醫院就診尋求治療。
迷思2:“跟長者講話要拉高聲調。”
不少人以為在長者耳朵旁放聲大喊,就能夠讓耳背現象愈來愈嚴重的長者聽得清楚,但拉高聲調卻可能造成反效果。因為長者聽力不佳主要是高頻聲音聽不見,聲調拉高,音頻反而變高、更聽不清楚。跟長者談話時,聲音可以大聲,但應該用低音、放慢速度的方式說話,搭配嘴型的使用,才能讓長者聽得清楚。
迷思3:“人老了就睡不好。”
但長者不是睡不好,而是睡覺時間會提早了,因為早睡,自然早起,而不是睡不好或失眠。
迷思4:“以為長者要常吃糊糊爛爛的食物,比較好消化。”
但通常煮爛的食物缺乏色、香、味,反而令人降低食慾,長期以往容易造成長者營養不良。因此在準備長者的食物時,若是不好咀嚼的肉類,可以準備蒸蛋、絞肉等變化,但若牙齒掉了,應做假牙,維持正常的咀嚼功能。
迷思5:“以為年紀大、骨頭會不好。”
許多子女會買葡萄糖胺為父母“固筋骨”。然而,根據研究顯示,葡萄糖胺不能治療或預防骨質疏鬆,只能幫助修補退化性關節軟骨,且有吃跟沒吃的效果差異有限。若是要預防骨質疏鬆,建議應常曬太陽、多做運動、補充高鈣食物。

一個人的行走能力或步態,能夠顯現長者目前健康的狀態。各國不少研究都發現,走路方式的變化,很有可能是健康亮起紅燈的徵兆,為人子女不得不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