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讀過這麼一個故事:話說有一個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生活過得無憂無慮。在他臨終前,他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牌匾交給兩個兒子,並叮囑他們:“如想一輩子不愁衣食,就照著這兩個字去持家”。後來,他們兩兄弟分家時就把這牌匾一分為二。哥哥分到“勤”字。他把這個“勤”字高掛家中,每天勤奮工作,但他的妻子卻愛花費,孩子常浪費食物。久而久之,他們把家裡的餘糧都花光了。而弟弟自從分家得了“儉”字後,就把勤奮拋之腦後,不把幹活放在心上,儘管全家省吃儉用,但生活也難持久。一年大旱,兩兄弟家裡早已空空如也,他們生氣地把“勤”“儉”這塊牌匾扯下。這時,牌匾裡掉下一張字條,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如沒底的碗,總盛不滿;只儉不勤,到頭來坐吃山空”,兄弟倆這才恍然大悟“勤儉”根本是不可分家的。
“勤以修身,儉以養德”。小時候,母親要我養成節儉的好習慣,過年的壓歲錢從不讓我亂花。長大了,當我每次要買一件衣服或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時,我總會先問問自己,這件東西是否真的需要才花錢去買。因此,我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性。這得益源於節儉這道理。
勤奮的重要性不難理解。我們經常聽到“勤奮出天才”,“百分之九十九的天才出自勤奮”這樣的話。是的,“勤”使人上進,能讓人成功。對我而言,“勤”不僅僅體現在學習上,也體現在生活中。每天,我除了在學校上課,在家,我也會分擔家裡的家務。休息時便看些有益身心的書籍,或看看社會新聞開闊自己的視野,與時俱進地不斷給自己補充新知識,提升自己的學習水平。
有句話叫: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儘管現在物質豐富,社會昌盛繁榮。可我們想擁有富足的生活,就必須勤奮地工作;想日後過無憂無慮的日子,就一定要節儉。所謂“勤儉”才能持家。社會是由千千萬萬個家庭組成的,若每個家庭都培養克儉克勤,不奢侈浪費的作風,這樣,我們的生活定能更幸福,更美滿◆